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高砷废水吸附材料吸附性能对比及二氧化钛滤柱系统吸附去除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4页
        1.1.1 砷的概述第9-10页
        1.1.2 水体砷污染现状第10-11页
        1.1.3 水体砷污染的治理方法第11-14页
    1.2 相关研究技术方法及原理第14-19页
        1.2.1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光谱第14-15页
        1.2.2 微束硬X射线荧光分析(μ-XRF)第15-16页
        1.2.3 表面络合模型在重金属吸附中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 吸附去除机理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20-21页
        1.3.2 吸附等温线研究第21-22页
        1.3.3 吸附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2-23页
    1.4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1.4.1 研究目的第23页
        1.4.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 典型砷镉工业废水吸附材料选择研究第25-41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第25-30页
        2.2.1 实验材料第25-28页
        2.2.2 实验主要仪器第28页
        2.2.3 实验方法第28-29页
        2.2.4 分析方法第29-30页
    2.3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30-39页
        2.3.1 吸附剂理化性质对比研究第30页
        2.3.2 不同吸附剂浓度下吸附材料吸附效率对比研究第30-31页
        2.3.3 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机理研究第31-33页
        2.3.4 吸附剂吸附前后化学稳定性分析第33-34页
        2.3.5 砷镉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4-35页
        2.3.6 不同pH对砷镉在不同吸附剂上吸附的影响研究第35-38页
        2.3.7 吸附剂脱附及再生性能比较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3 二氧化钛滤柱对高砷高砷酸性废水的吸附去除研究第41-51页
    3.1 前言第41页
    3.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第41-44页
        3.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3.2.2 实验设备第42-43页
        3.2.3 实验主要仪器第43页
        3.2.4 实验方法第43-44页
        3.2.5 分析方法第44页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第44-49页
        3.3.1 空床接触时间(EBCT)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及最优化选择第44-45页
        3.3.2 酸碱反洗对砷脱附及材料再生的影响第45-46页
        3.3.3 颗粒TiO_2再生性能研究第46-47页
        3.3.4 反洗废渣的成分分析及处理第47-49页
        3.3.5 系统达标排放的整体分析第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5 展望第50-51页
4 结论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论文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法的谦抑性问题
下一篇:NIX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ox-LDL诱导巨噬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