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s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对改革开放初始条件的探讨 | 第14-33页 |
一、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短期及长期影响 | 第14-22页 |
(一)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 | 第15-17页 |
(二)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成果 | 第17-21页 |
(三) 横向比较——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选择 | 第21-22页 |
二、初始水平低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三、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历史存量因素考察 | 第24-28页 |
(一)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农业产值长期增长 | 第25-27页 |
(二) 改革开放前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积累 | 第27-28页 |
四、人口红利 | 第28-30页 |
五、利益集团与政治稳定 | 第30-33页 |
第三章 路径选择及制度潜能的释放 | 第33-61页 |
一、继承与变革:改革的方向与限度 | 第33-37页 |
(一) “改什么、不改什么” | 第33-35页 |
(二) “先改什么、后改什么” | 第35-36页 |
(三) 改革的速度 | 第36-37页 |
二、工农业改革——过程与效果 | 第37-49页 |
(一) 国企改革 | 第37-42页 |
(二) 所有制改革 | 第42-46页 |
(三) 农村农业制度改革 | 第46-49页 |
三、市场化与全球化 | 第49-58页 |
(一) 从计划转向市场 | 第49-52页 |
(二) 对外开放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 第52-58页 |
四、行政体制改革 | 第58-61页 |
(一) 行政和财政分权 | 第58-59页 |
(二) 官员选拔和晋升的方式与标准 | 第59-60页 |
(三) 政府主导经济发展 | 第60-61页 |
第四章 从经济史的视角分析关联性 | 第61-75页 |
一、从初始条件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联性 | 第61-66页 |
(一) 关于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和人口的研究 | 第61-62页 |
(二) 关于重工业战略的影响 | 第62-64页 |
(三) 关于利益集团的影响 | 第64-66页 |
二、改革开放对毛泽东时代的扬弃与潜能释放 | 第66-68页 |
三、从初始条件与路径选择的内在联系看历史对改革的动态影响 | 第68-75页 |
(一) 重工业战略和计划经济——国企改革和所有者改革 | 第69-71页 |
(二)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承包责任制改革和乡镇企业 | 第71-73页 |
(三) 利益集团和政府主导型经济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