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29页 |
1.1 玉米穗腐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1 概述 | 第12页 |
1.1.2 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发病症状 | 第12页 |
1.1.3 玉米穗腐病的发病规律及病原菌的侵染途径 | 第12-13页 |
1.2 伏马毒素研究现状 | 第13-28页 |
1.2.1 概述 | 第13-14页 |
1.2.2 伏马毒素的毒性作用 | 第14-17页 |
1.2.3 伏马毒素的检测方法 | 第17-23页 |
1.2.4 玉米中伏马毒素的污染情况 | 第23-25页 |
1.2.5 伏马毒素的限量标准 | 第25-27页 |
1.2.6 镰孢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情况 | 第27-28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2 不同镰孢菌互作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29-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2.1.1 材料 | 第29-30页 |
2.1.2 方法 | 第30-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2.1 方法验证 | 第33-34页 |
2.2.2 不同镰孢菌互作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23 2.2.3 玉米生长季的田间气候 | 第34-38页 |
2.2.3 玉米生长季的田间气候 | 第38页 |
2.3 讨论 | 第38-41页 |
2.3.1 镰孢菌互作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2 田间气候条件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种植密度、施肥水平、耕作方式及杀虫剂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生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1-4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2页 |
3.1.1 材料 | 第41-42页 |
3.1.2 方法 | 第4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3.2.1 方法验证 | 第42-43页 |
3.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3 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4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5 杀虫剂处理对玉米穗腐病发病程度及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污染水平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 讨论 | 第47-49页 |
4 2012~2013 年我国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FB1和FB2的监测 | 第49-61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4.1.1 材料 | 第49页 |
4.1.2 方法 | 第49-5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0页 |
4.2.1 方法验证 | 第50页 |
4.2.2 2012 年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的污染及分布情况 | 第50-55页 |
4.2.3 2013 年不同地区玉米籽粒中伏马毒素的污染及分布情况 | 第55-57页 |
4.2.4 2012 年和2013年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 第57-60页 |
4.3 讨论 | 第60-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