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粉煤灰/TiO2-Fe3+基三维电极体系的构筑及其电催化降解废水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粉煤灰的研究现状第10-13页
        1.1.1 粉煤灰的来源及危害第10页
        1.1.2 粉煤灰的特性及组成第10-11页
        1.1.3 粉煤灰的改性方法第11页
        1.1.4 粉煤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1-12页
        1.1.5 制备粉煤灰负载TiO_2粒子的提出第12-13页
    1.2 电化学氧化法概述第13-16页
        1.2.1 电化学氧化机理研究第13-14页
        1.2.2 电极材料的选择第14-15页
        1.2.3 三维电极法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DSA电极概述第16-18页
        1.3.1 DSA电极的制备方法第16页
        1.3.2 DSA电极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8-20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18页
        1.4.2 研究的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粉煤灰/TiO_2-Fe~(3+)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实验部分第20-23页
        2.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2 粉煤灰的改性第21-22页
        2.2.3 粉煤灰/TiO_2-Fe~(3+)粒子的制备第22-2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3-35页
        2.3.1 原粉煤灰的特征分析第23-25页
        2.3.2 不同改性方法对粉煤灰特征的影响第25-28页
        2.3.3 不同制备方法对粉煤灰/TiO_2-Fe~(3+)粒子催化性能的影响第28-32页
        2.3.4 不同煅烧温度对粉煤灰/TiO_2-Fe~(3+)粒子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2-33页
        2.3.5 不同负载层数对粉煤灰/TiO_2-Fe~(3+)粒子催化性能的影响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DSA阳极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6-49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9页
        3.2.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3.2.2 DSA电极制备的简易流程第38页
        3.2.3 钛基体的预处理第38-39页
        3.2.4 DSA阳极的制备第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7页
        3.3.1 不同电极对电化学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3.2 石墨阳极使用前后的比较第40-42页
        3.3.3 纯钛板阳极使用前后的比较第42-43页
        3.3.4 DSA阳极使用前后的比较第43-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三维电极电催化降解模拟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第49-63页
    4.1 引言第49-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0页
        4.2.2 实验过程第50-51页
        4.2.3 苯酚的测定第51-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4.3.1 电流强度对模拟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2-53页
        4.3.2 废水初始pH对模拟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3-54页
        4.3.3 粒子投入量对模拟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4-56页
        4.3.4 曝气量对模拟含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第56-57页
        4.3.5 响应曲面设计第57页
        4.3.6 响应曲面模型及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第57-59页
        4.3.7 响应曲面分析第59-61页
        4.3.8 验证实验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三维电极电催化降解模拟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第63-75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实验部分第63-65页
        5.2.1 实验过程第63-64页
        5.2.2 氨氮的测定第64-6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5-74页
        5.3.1 废水初始pH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5.3.2 电解电压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6-67页
        5.3.3 粒子投入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第67-68页
        5.3.4 响应曲面设计第68-69页
        5.3.5 响应曲面模型及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第69-70页
        5.3.6 响应曲面法优化分析第70-73页
        5.3.7 验证试验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75-77页
    6.1 结论第75-76页
    6.2 问题与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小户型住宅研究--以北京市房地产小户型住宅为例
下一篇:基于磁记忆技术的钻具检测及修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