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23页 |
| 1.1 电子耦合和传递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1.2 理论背景知识 | 第10-20页 |
| 1.2.1 Marcus电子传递理论模型 | 第10-12页 |
| 1.2.2 D-B-A分子实验模型 | 第12页 |
| 1.2.3 混价化合物的分类 | 第12-15页 |
| 1.2.4 电子耦合常数计算理论 | 第15页 |
| 1.2.5 电子传递的动力学 | 第15-16页 |
| 1.2.6 电子转移机理 | 第16-18页 |
| 1.2.7 金属四重键 | 第18-19页 |
| 1.2.8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第19-20页 |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 第2章 合成与表征 | 第23-36页 |
| 2.1 分子的设计 | 第23-24页 |
| 2.2 合成及性质测试实验 | 第24-28页 |
| 2.2.1 1,4-萘二甲酸桥配体的预处理 | 第24-25页 |
| 2.2.2 1,4-二硫代萘二甲酸的合成 | 第25页 |
| 2.2.3 1,4-全硫代萘二甲酸的合成 | 第25-27页 |
| 2.2.4 桥连双钼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28页 |
| 2.3 核磁表征 | 第28-31页 |
| 2.4 单晶结构表征 | 第31-36页 |
| 第3章 性质测试及结果讨论 | 第36-62页 |
| 3.1 电子顺磁共振(EPR) | 第36-38页 |
| 3.2 电化学(CV和DPV) | 第38-44页 |
| 3.3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 第44-49页 |
| 3.4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 | 第49-59页 |
| 3.4.1 电子耦合常数计算 | 第53-56页 |
| 3.4.2 混价化合物的分类 | 第56-59页 |
| 3.5 动力学计算 | 第59-62页 |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