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风能发电论文

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有功调度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0页
    1.1 本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风电发展评述第17-20页
        1.2.1 国内外风电并网模式的特点第17页
        1.2.2 国内外风电并网技术要求比较第17-19页
        1.2.3 国内外风电弃风问题及风电消纳方式评述第19-20页
    1.3 国内外风电并网系统的有功调度研究现状第20-28页
        1.3.1 国内外的发电调度模式与有功优化调度整体框架第20-23页
        1.3.2 电网风电接纳能力与调峰能力评估方法综述第23-24页
        1.3.3 风电并网系统有功优化调度模型及方法第24-2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大规模风电接入对系统有功调度的影响分析第30-49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风电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分析第30-38页
        2.2.1 风电输出功率的统计分析第30-36页
        2.2.2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分析第36-38页
    2.3 风电接入对系统调峰的影响分析第38-41页
        2.3.1 风电输出功率的反调峰特性第38-39页
        2.3.2 风电波动对调峰影响的极端场景第39-41页
    2.4 风电接入对系统有功调度成本效益的影响第41-46页
        2.4.1 传统日前有功调度数学模型第41-43页
        2.4.2 风电接入对系统有功调度成本效益影响分析第43-46页
    2.5 适应风电大规模接入系统有功调度的整体框架第46-48页
    2.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风电并网系统的调峰能力评估第49-66页
    3.1 引言第49页
    3.2 系统调峰能力评估的静态模型第49-53页
        3.2.1 数学模型第50页
        3.2.2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第50-52页
        3.2.3 算例分析第52-53页
    3.3 系统调峰能力评估的动态模型第53-64页
        3.3.1 数学模型第53-57页
        3.3.2 模型的分析与求解第57-58页
        3.3.3 算例分析第58-64页
    3.4 调峰能力评估为有功调度提供的决策信息第64-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适应大规模风电接入的日前有功调度策略第66-84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风电功率不确定性的机会成本第67-70页
        4.2.1 运用最大熵估计方法确定风电概率密度函数参数第67-68页
        4.2.2 反映风电功率不确定性的机会成本模型第68-70页
    4.3 计及风电不确定性成本的日前有功优化调度模型第70-74页
        4.3.1 目标函数第70-71页
        4.3.2 模型的约束条件第71-73页
        4.3.3 模型特点与求解第73-74页
        4.3.4 日前有功调度计划制定的具体步骤第74页
    4.4 日前调度策略的算例分析第74-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5章 基于MPC方法的风电并网超短期调度第84-99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日内超短期调度的理论基础第85-89页
        5.2.1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第85-86页
        5.2.2 日内超短期调度的整体框架第86-89页
    5.3 日内超短期调度的优化模型第89-93页
        5.3.1 模型选择判据第89-90页
        5.3.2 滚动优化调度模型第90-93页
    5.4 日内调度策略的算例分析第93-98页
        5.4.1 算例 1第95-96页
        5.4.2 算例 2第96-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附录A第111-13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2-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红外复合左右手超表面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山西省上市公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