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聚酰亚胺的概述 | 第11页 |
1.2 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1-13页 |
1.2.1 直接亚胺化法合成聚酰亚胺 | 第11-12页 |
1.2.2 部分亚胺化法合成聚酰亚胺 | 第12-13页 |
1.3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13-14页 |
1.3.1 聚酰亚胺结构改性 | 第13-14页 |
1.3.2 聚酰亚胺复合改性 | 第14页 |
1.4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与特征 | 第14-17页 |
1.4.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5页 |
1.4.2 氧化石墨烯的改性 | 第15-17页 |
1.5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5.1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页 |
1.5.2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硅氧烷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8-3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2.1 原料及仪器 | 第28-29页 |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3 氧化石墨烯的硅氧烷化 | 第30页 |
2.3 测试与表征 | 第30-31页 |
2.3.1 红外光谱 | 第30页 |
2.3.2 拉曼光谱 | 第30-31页 |
2.3.3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2.3.4 原子力显微镜 | 第31页 |
2.3.5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2.4.1 红外光谱 | 第31-32页 |
2.4.2 拉曼光谱 | 第32-33页 |
2.4.3 X射线衍射 | 第33-34页 |
2.4.4 形貌与厚度 | 第34页 |
2.4.5 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原料及仪器 | 第38-39页 |
3.2.2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 | 第39-41页 |
3.3 测试与表征 | 第41-42页 |
3.3.1 红外光谱 | 第41页 |
3.3.2 扫描电镜 | 第41-42页 |
3.3.3 热重分析 | 第42页 |
3.3.4 力学性能 | 第42页 |
3.3.5 介电性能 | 第4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3.4.1 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3.4.2 扫描电镜 | 第43-44页 |
3.4.3 热重分析 | 第44页 |
3.4.4 力学性能 | 第44-45页 |
3.4.5 介电性能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第四章 聚酰亚胺/硅氧烷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 | 第50-63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原料及仪器 | 第51页 |
4.2.2 聚酰亚胺/硅氧烷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 | 第51-53页 |
4.3 测试与表征 | 第53-54页 |
4.3.1 红外光谱 | 第53页 |
4.3.2 扫描电镜 | 第53页 |
4.3.3 热重分析 | 第53-54页 |
4.3.4 力学性能 | 第54页 |
4.3.5 介电性能 | 第5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4.4.1 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4.4.2 扫描电镜 | 第55-56页 |
4.4.3 热重分析 | 第56-57页 |
4.4.4 力学性能 | 第57-58页 |
4.4.5 介电性能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