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防震缝设置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1.1 地震灾害第8-9页
        1.1.2 平面不规则结构的震害第9-11页
    1.2 防震缝设置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1-16页
        1.2.1 各国规范对防震缝设置的规定第11-13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防震缝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意义第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第17-29页
    2.1 模型信息第17-23页
    2.2 配筋信息第23-26页
    2.3 结构模型弹性分析结论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29-44页
    3.1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第29-37页
        3.1.1 材料本构关系第29-30页
        3.1.2 框架塑性铰的定义和设置第30页
        3.1.3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第30-31页
        3.1.4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第31-32页
        3.1.5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第32-35页
        3.1.6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侧向加载方式第35-37页
    3.2 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第37-43页
        3.2.1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38页
        3.2.2“纤维束”弹塑性杆件单元第38页
        3.2.3 动力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第38-40页
        3.2.4 地震波的选取第40-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结构地震反应与抗震性能分析第44-84页
    4.1 L型结构第44-59页
        4.1.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44-48页
        4.1.2 动力时程分析第48-58页
        4.1.3 防震缝设置的利弊分析第58-59页
    4.2 回字型结构第59-71页
        4.2.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59-62页
        4.2.2 动力时程分析第62-71页
    4.3 一字型结构第71-83页
        4.3.1 静力弹塑性分析第71-73页
        4.3.2 动力时程分析第73-81页
        4.3.3 防震缝设置的利弊分析第81-83页
    4.4 综合分析第83页
    4.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本能和死本能的表达:巴尔蒂斯和培根绘画作品中潜意识的解读
下一篇:小麦条锈菌吸器关键效应蛋白三维结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