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胶东三山岛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和矿化强度分布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控矿构造第9-10页
        1.2.2 成矿时代第10页
        1.2.3 成因类型第10-11页
        1.2.4 金矿化分形第11-12页
    1.3 存在问题第12页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技术路线第12-13页
    1.5 主要工作量第13-14页
2 区域地质第14-21页
    2.1 地层第15-16页
        2.1.1 上太古界胶东群第15页
        2.1.2 下元古界荆山群第15页
        2.1.3 下元古界粉子山群第15-16页
        2.1.4 上元古界蓬莱群第16页
        2.1.5 中生界第16页
        2.1.6 新生界第16页
    2.2 构造第16-18页
        2.2.1 褶皱第17页
        2.2.2 断裂第17-18页
    2.3 岩浆岩第18-19页
        2.3.1 晚三叠世侵入岩第18页
        2.3.2 晚侏罗世侵入岩第18页
        2.3.3 早白垩世侵入岩第18-19页
        2.3.4 早白垩世脉岩群第19页
    2.4 矿产概况第19-21页
3 矿床地质第21-33页
    3.1 矿区地质第21-23页
        3.1.1 地层第21-22页
        3.1.2 岩浆岩第22-23页
    3.2 矿体地质第23-29页
        3.2.1 矿体特征第23-26页
        3.2.2 矿石特征第26页
        3.2.3 矿物组合第26-29页
    3.3 围岩蚀变第29-30页
    3.4 成矿期次划分第30-33页
4 构造特征与控矿作用第33-40页
    4.1 断裂构造第33-39页
        4.1.1 NE向断裂第33页
        4.1.2 NW向断裂第33-35页
        4.1.3 EW向断裂第35页
        4.1.4 SN向断裂第35-38页
        4.1.5 断裂控制基性岩脉第38-39页
    4.2 构造控矿作用第39-40页
        4.2.1 成矿前第39页
        4.2.2 成矿期第39页
        4.2.3 成矿后第39-40页
5 金浓度分形特征第40-53页
    5.1 数据获得第40页
    5.2 分形原理及计算过程第40-45页
        5.2.1 数字-尺度模型第40页
        5.2.2 多重分形模型第40-45页
    5.3 分形特征第45-53页
        5.3.1 数字-尺度分形特征第46-49页
        5.3.2 多重分形特征第49-53页
6 讨论第53-57页
7 结论第57-59页
致谢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附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天宝山铅锌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动力学背景探讨
下一篇:含软弱结构面顺层岩质边坡破坏机理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