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基本案情介绍 | 第13页 |
二、案件争议与分歧意见 | 第13-14页 |
三、案件争议焦点 | 第14页 |
四、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问题的法理解析 | 第14-25页 |
(一) 如何理解“在刑事诉讼中” | 第14-18页 |
1. 关于“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规定及理论学说 | 第15-16页 |
2. “在刑事诉讼中”的开始时间的界定 | 第16-17页 |
3. “在刑事诉讼中”的终止时间为终审裁判之时,不包括执行程序 | 第17-18页 |
4. 小结 | 第18页 |
(二) 如何理解“证人”的内涵及外延 | 第18-20页 |
1. 证人的含义和范围 | 第18-19页 |
2. “证人”是否包括与案件无关(并非明知案件真实情况)人员 | 第19-20页 |
(三) 非证人(假证人)作虚假证明陷害他人如何认定 | 第20-21页 |
(四) 什么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 第21-22页 |
1. 对“重要情节”的辨析 | 第21-22页 |
2. 本案中王某所作的虚假证明是否是针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 | 第22页 |
(五)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 | 第22-25页 |
1. 诬告陷害罪构成条件 | 第22-24页 |
2. 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 第24-25页 |
五、案件的研究结论 | 第25-26页 |
六、从“在刑事诉讼中”的争议谈伪证罪的立法完善 | 第26-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