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一) 案例介绍:国美电器控制权案第12-13页
 (二) 案例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第13-14页
  1. 问题一:职业经理人对公司、股东、董事会权力的侵蚀以及对债权人、投资者权益的侵害第13-14页
  2. 问题二:职业经理人在公司权力结构中的地位模糊以及与董事长等高管关系界限不明确第14页
 (三)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处理该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第14-15页
二、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之现状考察第15-37页
 (一) 职业经理人概述第16-19页
  1. 经理的概念第16-17页
  2.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第17-18页
  3. 职业经理人是经理的特殊类型第18-19页
 (二) 职业经理人义务之立法考察第19-23页
  1. 职业经理人的忠实义务第20-22页
  2. 职业经理人的注意义务第22-23页
  3. 职业经理人的其他法定义务第23页
 (三) 职业经理人权利之立法考察第23-29页
  1. 经理权概念第24页
  2. 经理权的性质第24-25页
  3. 经理权的权能第25-26页
  4. 经理权的取得第26-27页
  5. 经理权的范围第27-28页
  6. 经理权的限制第28页
  7. 经理权的行使第28-29页
  8. 经理权的解除第29页
 (四) 多元关系下的职业经理人角色定位第29-32页
  1. 作为高级雇员的经理第29-30页
  2. 作为代理人的经理第30-31页
  3. 作为公司机关经理第31页
  4. 作为公司代表的经理第31-32页
 (五) 实务中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内部相关主体的关系第32-37页
  1. 职业经理人对股东权利的侵蚀第33-35页
  2. 职业经理人对公司利益的侵蚀第35-36页
  3. 职业经理人对董事会权利的侵蚀第36-37页
三、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立法缺陷及原因评析第37-43页
 (一) 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规定之缺陷第38-41页
  1. 公司经理的立法缺陷第38页
  2. 经理权范围界定的制度缺陷第38-39页
  3. 经理权的行使及解除方式模糊第39-40页
  4. 公司经理监督机制的缺乏第40-41页
  5. 公司经理有效激励机制的匮乏第41页
 (二) 我国职业经理人立法存在缺陷的原因第41-43页
  1. 传统思想历史痕迹严重第41-42页
  2. 过重强调国情及中国特色第42页
  3. 立法中过分追求原则性要求,忽视法律的可操作性第42-43页
四、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完善第43-51页
 (一) 明确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指导思想第43-45页
  1. 明确立法价值取向:注重安全与突出效率并重第43-44页
  2. 明确立法模式:多维度、系统化立法体例第44页
  3. 明确职业经理人与董事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第44-45页
 (二) 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建议第45-51页
  1. 采用多维度、系统化立法体例第45页
  2. 进一步完善经理权的制度构造第45-46页
  3. 进一步明确职业经理人的义务与责任第46-47页
  4. 进一步完善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第47-48页
  5. 进一步强化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约束机制第48页
  6. 进一步培育完善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第48-51页
结语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交强险制度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股东大会通知程序瑕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