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载荷自动化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漏洞攻击原理与攻击载荷检测 | 第20-30页 |
2.1 漏洞攻击原理 | 第20-26页 |
2.1.1 栈缓冲区溢出攻击 | 第20-22页 |
2.1.2 堆缓冲区溢出攻击 | 第22-25页 |
2.1.3 格式化字符串溢出攻击 | 第25-26页 |
2.2 攻击载荷检测技术 | 第26-28页 |
2.2.1 静态分析检测 | 第27页 |
2.2.2 动态模拟检测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攻击载荷自动化生成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第30-46页 |
3.1 地址定位 | 第30-35页 |
3.1.1 起始地址的定位 | 第30-32页 |
3.1.2 函数地址的定位 | 第32-35页 |
3.2 功能性攻击载荷的生成 | 第35-40页 |
3.2.1 攻击载荷运行栈的分析 | 第35-37页 |
3.2.2 恶意函数调用分析模型的构建 | 第37-39页 |
3.2.3 攻击载荷指令序列的构建 | 第39-40页 |
3.3 攻击载荷变形 | 第40-42页 |
3.3.1 攻击载荷编码 | 第40页 |
3.3.2 攻击载荷混淆 | 第40-42页 |
3.4 攻击载荷布局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攻击载荷自动化生成系统的实现 | 第46-62页 |
4.1 系统实现框架 | 第46-47页 |
4.2 解析模块的实现 | 第47-50页 |
4.3 地址定位模块的实现 | 第50-54页 |
4.3.1 起始地址定位子模块的实现 | 第50-52页 |
4.3.2 函数地址定位子模块的实现 | 第52-54页 |
4.4 转换模块的实现 | 第54-55页 |
4.5 变形模块的实现 | 第55-59页 |
4.5.1 无效指令插入子模块的实现 | 第56-57页 |
4.5.2 编码子模块的实现 | 第57-58页 |
4.5.3 解码子模块的实现 | 第58-59页 |
4.6 布局模块的实现 | 第59-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系统的测试与评估 | 第62-70页 |
5.1 实验环境与界面展示 | 第62-63页 |
5.2 系统工作流程演示 | 第63-67页 |
5.3 系统功能评估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0页 |
6.2 下阶段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