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秒激光双光子的微结构的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荧光材料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微结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红外超材料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1 红外超材料简介 | 第13-14页 |
1.3.2 红外硫系玻璃的应用 | 第14页 |
1.4 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2 微结构的制备 | 第18-25页 |
2.1 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技术 | 第18-19页 |
2.1.1 双光子原理 | 第18页 |
2.1.2 飞秒激光微加工系统 | 第18-19页 |
2.1.3 飞秒激光双光子微加工原理 | 第19页 |
2.2 含荧光材料微三维阵列的制备 | 第19-21页 |
2.3 二维金属光栅的制备 | 第21-22页 |
2.3.1 剥离法 | 第21页 |
2.3.2 二维金属光栅 | 第21-22页 |
2.4 红外玻璃基底上互补型L形手征微结构的制备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微结构的检测装置 | 第25-33页 |
3.1 含荧光材料微三维阵列光学特性的检测装置 | 第25页 |
3.2 二维金属光栅光学特性的检测装置 | 第25-26页 |
3.2.1 二维金属光栅的应用测试装置 | 第25-26页 |
3.2.2 二维金属光栅衍射特性测试装置 | 第26页 |
3.3 一种显微镜下观察立体结构的装置 | 第26-28页 |
3.3.1 发明背景 | 第26-27页 |
3.3.2 发明内容 | 第27-28页 |
3.4 一种检测微结构之间相似比例的装置 | 第28-32页 |
3.4.1 发明背景 | 第28-29页 |
3.4.2 发明内容 | 第29-30页 |
3.4.3 实施案例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4 微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 | 第33-41页 |
4.1 含荧光材料微三维阵列的光学特性 | 第33-36页 |
4.1.1 荧光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4.1.2 衍射特性分析 | 第34-36页 |
4.2 二维金属光栅的光学特性 | 第36-40页 |
4.2.1 二维金属光栅的光学应用特性 | 第36-39页 |
4.2.2 二维金属光栅的衍射特性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