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聚酰亚胺基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1 聚酰亚胺材料简介第11-12页
    1.2 活性炭简介第12-14页
    1.3 活性炭的综合利用现状第14-18页
        1.3.1 活性炭在气相吸附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3.2 活性炭在液相吸附领域的应用第15-16页
        1.3.3 活性炭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第16-17页
        1.3.4 活性炭在电能储存材料中的应用第17页
        1.3.5 活性炭在其他方面的应用第17-18页
    1.4 活性炭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1.4.1 原料的选择第18-19页
        1.4.2 物理活化第19-20页
        1.4.3 化学活化第20-21页
    1.5 AC的吸附理论第21-23页
        1.5.1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第21页
        1.5.2 等温吸附线的基本类型第21-22页
        1.5.3 穿透曲线第22-23页
    1.6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2 实验部分第25-31页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第25-26页
        2.1.1 原料及试剂第25页
        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装置第26-27页
        2.2.1 炭化活化实验装置第26页
        2.2.2 炭化过程第26页
        2.2.3 活化过程第26-27页
    2.3 活性炭动态吸附测试第27-28页
        2.3.1 测试装置第27页
        2.3.2 饱和及穿透吸附量的测定第27-28页
    2.4 活性炭的表征及吸附性能测试第28-31页
        2.4.1 氮吸附分析第28页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8页
        2.4.3 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28页
        2.4.4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8-29页
        2.4.5 碘吸附值第29页
        2.4.6 苯吸附值第29页
        2.4.7 甲基蓝值第29-31页
3 气体活化工艺对制备活性炭性能影响第31-39页
    3.1 H_2O活化工艺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31-34页
        3.1.1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31-32页
        3.1.2 活化时间的影响第32-34页
    3.2 CO_2活化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34-39页
        3.2.1 活化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3.2.2 活化时间的影响第35-37页
        3.2.3 CO_2流量的影响第37-39页
4 联合活化工艺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第39-54页
    4.1 水蒸汽与CO_2活化联用第39-43页
        4.1.1 CO_2活化温度的影响第39-41页
        4.1.2 CO_2活化时间的影响第41-42页
        4.1.3 CO_2流量的影响第42-43页
    4.2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性能第43-46页
        4.2.1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及DFT孔径分布第44-45页
        4.2.2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孔结构参数第45-46页
    4.3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表面和化学结构性能第46-49页
        4.3.1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及表观形貌变化第46-49页
        4.3.2 不同活化工艺制备活性炭的表面化学结构变化第49页
    4.4 两组优化方案制备最佳活性炭第49-51页
    4.5 活性炭对乙醇和乙醚混合气吸附性能的研究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研究
下一篇:基于DEA的我国财务公司绩效评价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