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皮供能的植入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图录 | 第12-14页 |
| 表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 ·数字医疗与数字化植入治疗技术 | 第15-16页 |
| ·肛门失禁概述及结直肠肛管癌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人工器官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肛管直肠与生理排便 | 第20-23页 |
| ·肛管与直肠 | 第20-22页 |
| ·排便与括约肌 | 第22-23页 |
| ·人工肛门括约肌的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 ·水泵式人工肛门括约肌 | 第23-24页 |
| ·基于压电陶瓷的人工肛门括约肌 | 第24-25页 |
| ·形状记忆合金人工肛门括约肌 | 第25-26页 |
| ·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第一代样机 | 第26-2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人工肛门括约肌系统概述 | 第29-42页 |
| ·系统研究目标 | 第29页 |
| ·系统整体方案 | 第29-31页 |
| ·系统结构及配置 | 第31-35页 |
| ·系统结构 | 第31-34页 |
| ·系统配置 | 第34-35页 |
| ·基本模块及子系统 | 第35-38页 |
| ·无线通讯控制模块 | 第36-37页 |
| ·经皮能量传输模块 | 第37-38页 |
| ·执行机构 | 第38页 |
| ·接口与系统封装 | 第38-41页 |
| ·通讯与接口 | 第38-39页 |
| ·系统封装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无线通讯反馈式控制研究 | 第42-61页 |
| ·反馈式控制机制 | 第42-50页 |
| ·人体正常排便机制 | 第42-43页 |
| ·直肠肛管感觉功能重建 | 第43-45页 |
| ·微传感器模块 | 第45-50页 |
| ·无线通讯方式研究 | 第50-57页 |
|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第50-52页 |
| ·无线通讯模块 | 第52-54页 |
| ·通讯协议 | 第54-57页 |
| ·无线通讯控制模块 | 第57-60页 |
| ·硬件结构 | 第57-58页 |
| ·软件流程 | 第58-60页 |
| ·模块封装与接口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经皮能量传输系统 | 第61-86页 |
| ·经皮供能的基本原理 | 第61-63页 |
| ·系统结构 | 第63-70页 |
| ·概述 | 第63-64页 |
| ·发射部分 | 第64-66页 |
| ·接收部分 | 第66-67页 |
| ·耦合线圈 | 第67-70页 |
| ·传输效率优化 | 第70-85页 |
| ·发射频率和幅值的选择 | 第71-75页 |
| ·磁芯的选择 | 第75-77页 |
| ·线圈属性与效率优化 | 第77-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五章 执行机构的研究 | 第86-96页 |
| ·工作原理结构组成 | 第86-87页 |
| ·微型水泵 | 第87-92页 |
| ·注射式微泵 | 第87-89页 |
| ·蠕动式微泵 | 第89-90页 |
| ·改进型蠕动式微泵 | 第90-92页 |
| ·钳夹囊袋 | 第92-93页 |
| ·动物实验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96-98页 |
| ·工作展望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105-10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专利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