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后掠翼身组合体的最佳变后掠规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8-9页 |
1.3 可变后掠翼飞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9-14页 |
1.3.1 国外发展状况 | 第9-12页 |
1.3.2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4-15页 |
1.5 论文各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2章 变后掠翼身组合体模型建立 | 第16-21页 |
2.1 翼身组合体几何外形的参数选择 | 第16-17页 |
2.2 翼身组合体机翼参数的生成过程 | 第17页 |
2.3 计算机辅助软件CATIA制图 | 第17-19页 |
2.3.1 三维模型设计的工具软件CATIA | 第17-18页 |
2.3.2 利用CATIA软件对翼身组合体建模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流体计算基本理论与软件概述 | 第21-32页 |
3.1FLUENT计算软件的介绍 | 第21-22页 |
3.2 模型前处理的过程 | 第22-24页 |
3.3 计算中的求解器 | 第24-27页 |
3.4 计算所选用的湍流模型 | 第27页 |
3.5 计算结果的保存输出 | 第27页 |
3.6 仿真计算结果 | 第27-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最佳变后掠规律的计算 | 第32-44页 |
4.1 模型数据的采集表 | 第32-35页 |
4.2 变后掠翼身组合体计算数值的验证 | 第35-36页 |
4.3 采用Origin制图软件处理数据 | 第36-37页 |
4.4 变后掠翼身组合体的气动特性分析 | 第37-39页 |
4.5 最佳后掠角在遗传算法下的全局寻优 | 第39-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高度变化对最佳变后掠规律影响 | 第44-60页 |
5.1 遗传算法的产生和发展 | 第44-45页 |
5.1.1 遗传算法的产生 | 第44页 |
5.1.2 遗传算法的发展 | 第44-45页 |
5.2 遗传算法各项参数选取 | 第45-46页 |
5.2.1 控制参数的选取 | 第45页 |
5.2.2 选择策略 | 第45-46页 |
5.3 遗传算法的操作 | 第46-50页 |
5.4 利用MATLAB求最佳变后掠规律过程 | 第50-51页 |
5.5 高度变化对后掠角的影响 | 第51-54页 |
5.6 最佳变后掠规律及验证 | 第54-59页 |
5.6.1 最佳变后掠规律 | 第54-57页 |
5.6.2 最佳变后掠规律的验证 | 第57-59页 |
5.7 本章小节 | 第59-60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0-6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0-61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参加科研项目 | 第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
获奖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