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间借贷案件证据规则之分析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言第10-17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0-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5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五、论文结构第15-16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民间借贷案件中证据规则的概述第17-22页
    第一节 民间借贷案件的概述第17-19页
        一、民间借贷案件的基本情况第17-18页
        二、民间借贷案件多发的原因第18-19页
        三、从证据法角度看待民间借贷案件第19页
    第二节 民间借贷案件证据规则的基本理论第19-22页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第19-20页
        二、证据规则的分类第20页
        三、我国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现有证据规则第20-22页
第二章 民间借贷案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现状第22-35页
    第一节 举证阶段证据规则的适用现状第23-27页
        一、如何界定“证据收集主体”第23-24页
        二、如何界定“举证责任的承担”第24-25页
        三、如何评价“证明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转移”第25-27页
    第二节 质证阶段证据规则的适用现状第27-29页
        一、证据的合法性审查第27页
        二、证据的关联性审查第27-28页
        三、证据的真实性审查第28-29页
    第三节 认证阶段证据规则的适用现状第29-35页
        一、书证证明力大小不一第29-30页
        二、当事人陈述在证据中的定位偏失方向第30-31页
        三、经验法则的适用混乱第31-33页
        四、测谎结论的证明力缺失法律依据第33-35页
第三章 现行证据规则与民间借贷案件审判实务之间冲突的原因分析第35-43页
    第一节 从立法角度分析第35-38页
        一、《合同法》对民间借贷合同的相关规定过于宽泛第35-36页
        二、证据规则的的逻辑不清——以《民间借贷若干规定》 第17条为例第36-38页
    第二节 从法官角度分析第38-41页
        一、尚未形成经验法则的操作系统第38-40页
        二、法官对于释明权行使的不确定性第40-41页
    第三节 从当事人角度分析第41-43页
        一、当事人行为的不规范第41页
        二、诚信的缺失第41页
        三、当事人缺乏对证据规则适用的参与权及质疑权第41-43页
第四章 民间借贷案件的证据规则适用的完善第43-55页
    第一节 完善民事证据收集制度之现有规则第43-46页
        一、确认当事人调查收集证据为主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为辅原则第43-44页
        二、建立法官释明制度第44-46页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完善第46-49页
        一、《民事诉讼法》立法层面的考量第46-47页
        二、《合同法》层面的考量第47-48页
        三、保障机制层面的考量第48-49页
    第三节 完善两类证据的审查规则第49-51页
        一、设置当事人询问程序以区分出当事人陈述第49-50页
        二、规范对测谎结论的质证程序第50-51页
    第四节 经验法则运用机制的完善第51-55页
        一、审查有无适用经验法则的必要性第51-52页
        二、运用经验法则形成心证过程的公开第52-53页
        三、构建当事人对经验法则运用的质疑规则第53-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英陀螺Sigma-Delta带通调制器的设计
下一篇:合作行政的类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