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机会网络中数据传输策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4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9页
        1.2.1 基于接入控制的机会路由传输策略相关研究工作第17-20页
        1.2.2 基于节点协作的机会网络传输策略相关研究工作第20-23页
        1.2.3 基于节点自私的机会网络传输策略的相关研究工作第23-27页
        1.2.4 基于安全的机会网络传输策略的相关研究工作第27-29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9-33页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32-33页
    1.4 本文章节安排第33-34页
第2章 基于接入控制的机会路由传输策略研究第34-53页
    2.1 引言第34-35页
    2.2 基于不同流的接入控制模型第35-38页
        2.2.1 节点的可用带宽第36页
        2.2.2 节点的缓存累积数第36-37页
        2.2.3 节点的能量消耗第37-38页
        2.2.4 接入控制模型第38页
    2.3 基于接入控制的机会路由策略第38-42页
        2.3.1 转发候选集的选取第39-41页
        2.3.2 候选集中转发节点的优先级第41-42页
        2.3.3 机会路由转发过程第42页
    2.4 机会路由策略性能评估第42-52页
        2.4.1 仿真环境设置第43-44页
        2.4.2 性能评估标准第44-45页
        2.4.3 仿真结果分析第45-52页
    2.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机会网络中基于合作博弈论的数据传输策略第53-80页
    3.1 引言第53-54页
    3.2 纳什讨价还价解的概念描述第54-55页
    3.3 利用纳什讨价还价解对机会网络数据传输进行建模第55-63页
        3.3.1 GameR路由策略设计目的第55-58页
        3.3.2 分布式消息分发策略第58-59页
        3.3.3 纳什讨价还价博弈进行消息分发的效用函数第59-61页
        3.3.4 局部博弈区域内的纳什讨价还价解第61-63页
    3.4 基于纳什讨价还价解的路由转发策略第63-68页
        3.4.1 基于空间距离的纳什讨价还价策略第63-65页
        3.4.2 GameR路由转发策略第65-67页
        3.4.3 GameR实现单拷贝和多拷贝路由策略的折中第67页
        3.4.4 缓存管理机制第67-68页
    3.5 GAMER路由的性能评估第68-78页
        3.5.1 仿真环境设置第68-69页
        3.5.2 性能评估标准第69页
        3.5.3 仿真结果分析第69-78页
    3.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4章 自私性机会网络中激励感知路由策略研究第80-98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系统模型第81-82页
    4.3 影响节点自私的因素第82-84页
    4.4 激励感知路由策略第84-88页
        4.4.1 激励机制第84-87页
        4.4.2 路由策略第87-88页
    4.5 激励感知路由策略性能评估第88-97页
        4.5.1 仿真环境设置第89页
        4.5.2 性能评估标准第89-90页
        4.5.3 仿真结果分析第90-97页
    4.6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5章 机会网络中基于社会信任的安全路由策略第98-118页
    5.1 引言第98-99页
    5.2 网络模型与攻击模型第99-100页
    5.3 基于社会信任的安全路由第100-112页
        5.3.1 机会网络中信任节点的确定第101-104页
        5.3.2 信任节点间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第104-107页
        5.3.3 安全路由策略第107-110页
        5.3.4 基于社会信任的安全路由的安全性能第110-112页
    5.4 安全路由性能评估第112-116页
        5.4.1 仿真环境设置第112页
        5.4.2 性能评估标准第112-113页
        5.4.3 仿真结果分析第113-116页
    5.5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结论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0-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个人简历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命周期成本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研究
下一篇:医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博弈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