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11页 |
1.4 论文结构及其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2-18页 |
2.1 组合测试 | 第12-13页 |
2.2 组合测试的相关定义 | 第13-15页 |
2.2.1 正交表 | 第13-14页 |
2.2.2 覆盖表 | 第14页 |
2.2.3 可变力度覆盖表 | 第14-15页 |
2.3 极小故障模式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4 输入参数建模 | 第16-1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故障定位方法的评估 | 第18-62页 |
3.1 IterAIFL故障定位算法 | 第18-21页 |
3.1.1 相关假设 | 第18页 |
3.1.2 IterAIFL | 第18-19页 |
3.1.3 例子 | 第19-21页 |
3.2 FIC故障定位算法 | 第21-25页 |
3.2.1 引理 | 第21-22页 |
3.2.2 FIC | 第22-23页 |
3.2.3 例子 | 第23-24页 |
3.2.4 FIC_BS | 第24-25页 |
3.2.5 FINOVLP | 第25页 |
3.3 差异定位算法在组合测试故障定位中的应用 | 第25-31页 |
3.3.1 相关假设 | 第26页 |
3.3.2 Simplification方法在组合测试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3.3.3 Isolation | 第27-28页 |
3.3.4 RI | 第28页 |
3.3.5 SRI | 第28-30页 |
3.3.6 基于差异定位方法的非重叠多故障模式定位算法 | 第30页 |
3.3.7 举例说明Isolation算法 | 第30-31页 |
3.4 基于关系树模型的组合测试故障定位方法 | 第31-37页 |
3.4.1 相关命题 | 第31页 |
3.4.2 TRT模型 | 第31-32页 |
3.4.3 基于TRT模型的故障定位方法 | 第32-33页 |
3.4.4 未知节点的挑选策略 | 第33-34页 |
3.4.5 例子 | 第34-37页 |
3.5 实验 | 第37-39页 |
3.5.1 实验评估指标 | 第38页 |
3.5.2 实验环境 | 第38页 |
3.5.3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61页 |
3.6.1 以表达式分组的F值(4-way) | 第40-45页 |
3.6.2 以表达式分组的附加测试用例百分比(4-way) | 第45-51页 |
3.6.3 以变异类型分组的F值(4-way) | 第51-54页 |
3.6.4 以变异类型分组的附加测试用例百分比(4-way) | 第54-57页 |
3.6.5 附加测试用例百分比(all) | 第57-58页 |
3.6.6 以所有布尔表达式变异体为一组的准确率 | 第58-59页 |
3.6.7 以所有布尔表达式变异体为一组的召回率 | 第59-60页 |
3.6.8 以所有布尔表达式变异体为一组的F值 | 第60-61页 |
3.6.9 结论 | 第6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布尔表达式的故障定位方法 | 第62-69页 |
4.1 BELF | 第62-64页 |
4.2 例子 | 第64页 |
4.3 实验 | 第64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4.4.1 附加测试用例百分比 | 第65页 |
4.4.2 准确率、召回率、F值 | 第65-68页 |
4.4.3 结论 | 第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5.1 总结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