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1.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1.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 国家安全与能源安全:国家关系研究中的永恒话题 | 第11-20页 |
第二章 当代日本能源安全战略演进 | 第20-42页 |
2.1 战后日本能源战略 | 第20-22页 |
2.2 日本能源资源的局限性 | 第22-34页 |
2.2.1 资源匮乏情况下的能源消费 | 第22-23页 |
2.2.2 日本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与能源需求 | 第23-34页 |
2.3 危机中日本能源问题面临的考验与对应战略 | 第34-38页 |
2.3.1 两次石油危机 | 第34-36页 |
2.3.2 东日本大地震 | 第36-38页 |
2.4 3E协调低碳经济下的《新国家能源战略》 | 第38-42页 |
2.4.1 低成本、高效率能源供应系统的构建 | 第38页 |
2.4.2 清洁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 | 第38-40页 |
2.4.3 从“听天由命”到“主动出击”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日本能源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 第42-60页 |
3.1 中日两国在能源需求上的结构性矛盾 | 第42-50页 |
3.1.1 日本能源需求现状 | 第42-44页 |
3.1.2 中国能源需求现状 | 第44-48页 |
3.1.3 中日能源需求上的局部“一致性” | 第48-50页 |
3.2 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确立前的能源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 第50-53页 |
3.2.1 经济与战略之争:安大线与安纳线 | 第50-51页 |
3.2.2 领土之争:东海油气田 | 第51-53页 |
3.3 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及其对中国能源需求的影响 | 第53-60页 |
3.3.1 《新国家能源战略》的框架及措施 | 第53-57页 |
3.3.2 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中国的冲击 | 第57-60页 |
第四章 《新国家能源战略》下的中日能源博弈及其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 第60-76页 |
4.1 中日能源竞争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60-65页 |
4.1.1 恶性竞争:“黄金换黑金”的困境—以油气为主的传统能源 | 第61-62页 |
4.1.2 战略互信:从以第三国为媒介的“以创新换传统”模式到两国之间的“新-新互动”模式 | 第62-64页 |
4.1.3 两败俱伤还是战略互信:存异求同是两国的首选能源安全战略 | 第64-65页 |
4.2 “存异”、“求同”的能源安全战略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影响 | 第65-68页 |
4.2.1 “存异”形态下的对华关系 | 第67页 |
4.2.2 “求同”机制下的中日互惠 | 第67-68页 |
4.3 中日能源博弈的基本模型 | 第68-76页 |
4.3.1 能源博弈的基本假设和类型 | 第68-70页 |
4.3.2 中日能源“私人物品”的博弈 | 第70-73页 |
4.3.3 中日能源的自主非合作博弈均衡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