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22页 |
1 转座子概述 | 第14-16页 |
2 DNA转座子 | 第16-18页 |
3 金鱼Tgf2转座子与转座酶 | 第18-20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一章 Tgf2转座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5页 |
1.1 材料 | 第22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1.1.2 主要软件 | 第22页 |
1.2 方法 | 第22-23页 |
1.3 结果 | 第23-24页 |
1.3.1 二级结构预测 | 第23页 |
1.3.2 功能结构域以及三级结构预测 | 第23-24页 |
1.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金鱼Tgf2转座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37页 |
2.1 材料 | 第25-27页 |
2.1.1 Tgf2TP Plus基因合成 | 第25页 |
2.1.2 质粒 | 第25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1.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7页 |
2.2 方法 | 第27-32页 |
2.2.1 pUC57-simple-Tgf2TP Plus质粒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2 目的片段Tgf2TP Plus的获得 | 第28-30页 |
2.2.2.1 目的片段Tgf2TP Plus的克隆 | 第28-29页 |
2.2.2.2 检测电泳 | 第29页 |
2.2.2.3 回收电泳 | 第29页 |
2.2.2.4 回收 | 第29-30页 |
2.2.3 载体pET-28a(+)的获得 | 第30-31页 |
2.2.4 连接和转化 | 第31页 |
2.2.4.1 连接 | 第31页 |
2.2.4.2 转化 | 第31页 |
2.2.5 重组转化菌液的PCR鉴定 | 第31-32页 |
2.3 结果 | 第32-36页 |
2.3.1 Tgf2转座酶的密码子优化 | 第32-33页 |
2.3.2 目的片段的获得 | 第33-34页 |
2.3.3 载体片段的获得 | 第34-35页 |
2.3.4 阳性克隆菌的筛选和鉴定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7-49页 |
3.1 材料 | 第37-39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9页 |
3.2 方法 | 第39-42页 |
3.2.1 BL21(DE3)-p ET-28a(+)-Tgf2TP Plus工程菌的构建 | 第39-40页 |
3.2.2 BL21(DE3)-p ET-28a(+)-Tgf2TP Plus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40-42页 |
3.2.2.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初步探索 | 第40页 |
3.2.2.2 重组蛋白的表达形式鉴定 | 第40页 |
3.2.2.3 重组蛋白的SDS-PAGE分析 | 第40-41页 |
3.2.2.4 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3.2.3 优化条件下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分析 | 第42页 |
3.3 结果 | 第42-48页 |
3.3.1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初步探索 | 第42-43页 |
3.3.2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鉴定 | 第43页 |
3.3.3 重组蛋白的表达条件优化 | 第43-47页 |
3.3.3.1 诱导时间的探索 | 第43-45页 |
3.3.3.2 诱导剂浓度的探索 | 第45-46页 |
3.3.3.3 诱导温度的探索 | 第46-47页 |
3.3.4 优化条件下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分析 | 第47-48页 |
3.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重组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 第49-57页 |
4.1 材料 | 第49-51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4.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0-51页 |
4.2 方法 | 第51-52页 |
4.2.1 细菌的培养 | 第51页 |
4.2.2 样品制备 | 第51页 |
4.2.3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1-52页 |
4.2.4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52页 |
4.3 结果 | 第52-56页 |
4.3.1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52-54页 |
4.3.2 重组蛋白的鉴定 | 第54-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重组Tgf2转座酶的体外活性研究 | 第57-65页 |
5.1 材料 | 第57-58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7页 |
5.1.3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7-58页 |
5.2 方法 | 第58-60页 |
5.2.1 体外DNA结合活性 | 第58-60页 |
5.2.1.1 探针的制备 | 第58页 |
5.2.1.2 重组转座酶样品制备 | 第58-59页 |
5.2.1.3 葡聚糖凝胶层析分析 | 第59页 |
5.2.1.4 银染分析 | 第59-60页 |
5.2.2 DNase消化 | 第60页 |
5.3 结果 | 第60-64页 |
5.3.1 体外DNA结合活性 | 第60-64页 |
5.3.1.1 探针的层析行为 | 第60-61页 |
5.3.1.2 Tgf2转座酶和探针混合液的层析行为 | 第61-64页 |
5.3.2 DNase消化 | 第64页 |
5.4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1 结论 | 第65页 |
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