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VCSEL混沌系统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 | 第15-24页 |
2.1 自由运行VCSEL工作原理和混沌序列分析 | 第15-19页 |
2.1.1 VCSEL工作原理与速率方程描述 | 第15-18页 |
2.1.2 混沌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2 外光反馈VCSEL的动态特性 | 第19-21页 |
2.3 外光注入VCSEL的动态特性 | 第21-22页 |
2.4 互耦合VCSEL的动态特性 | 第22-24页 |
第3章 双链路可调偏振反馈VCSEL混沌系统的时延隐藏 | 第24-36页 |
3.1 双链路可调偏振反馈VCSEL系统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3.2 双链路反馈VCSEL系统的混沌输出与带宽 | 第26-29页 |
3.3 双链路可调偏振反馈对系统时延特性的影响 | 第29-34页 |
3.3.1 双链路时间延迟特征 | 第29-31页 |
3.3.2 双链路可调偏振反馈的时延隐藏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外光注入互耦合VCSEL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 | 第36-47页 |
4.1 外光注入互耦合VCSEL混沌系统理论模型 | 第36-39页 |
4.2 可调偏振反馈VCSEL不可预测特性 | 第39页 |
4.3 外光驱动互耦合VCSEL不可预测性 | 第39-46页 |
4.3.1 旋转偏振角度的影响 | 第39-41页 |
4.3.2 光强度的影响 | 第41-44页 |
4.3.3 频率失谐与时延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