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帝王诗学研究--基于社会文化批评的角度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一章 唐太宗帝王诗学产生的背景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唐前有关诗歌与政治的论述 | 第12-16页 |
一、“诗言志” | 第12-13页 |
二、儒家诗教观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唐太宗的帝王身份 | 第16-24页 |
一、“封禅” | 第17-18页 |
二、塑造帝王形象 | 第18-24页 |
第二章 初唐诗风与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初唐诗风的“因”与“革” | 第24-26页 |
一、初唐诗风的“因” | 第24-25页 |
二、初唐诗风的“革”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唐太宗的诗歌创作 | 第26-33页 |
一、写景咏物诗 | 第26-28页 |
二、咏史述怀诗 | 第28-30页 |
三、军旅边塞诗 | 第30-31页 |
四、《帝京篇》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唐太宗与贞观“诗人群”的诗学互动 | 第33-48页 |
第一节 帝权影响下的诗学 | 第33-35页 |
一、帝权对文化的干预 | 第33-34页 |
二、文学机构和政治话语权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唐太宗和贞观“诗人群” | 第35-40页 |
一、贞观“诗人群” | 第35-37页 |
二、帝权影响近臣文人的创作动机 | 第37-39页 |
三、帝权培养近臣文人的文学趣味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帝王与近臣文人的双向互动 | 第40-48页 |
一、赠予大臣 | 第40-41页 |
二、写景咏物 | 第41-42页 |
三、述怀征边 | 第42-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