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以南村和江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5页
   ·研究源起与选题意义第7-8页
   ·主要理论基础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3页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1页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3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3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2 乡村社会的意见领袖第15-20页
   ·村情概况第15页
   ·乡村意见领袖与村民选举第15-18页
     ·传播选举信息第15-17页
     ·影响选举结果第17-18页
   ·乡村意见领袖与乡村经济第18-19页
   ·乡村意见领袖与乡村生活第19-20页
3 乡村社会的传播要素分析第20-27页
   ·传播者:乡村意见领袖的特征分析第20-21页
     ·经济实力强第20页
     ·个人素质高第20-21页
     ·掌握资源多第21页
   ·受传者:乡村受众的媒介素养分析第21-23页
     ·乡村受众的媒介素养现状第21-22页
     ·乡村受众的媒介素养特点第22-23页
   ·乡村的传播渠道第23-27页
     ·大众传播中的信息缺失第23-24页
     ·组织传播中的信息屏障第24-25页
     ·人际传播中的领袖把关第25-27页
4 乡村意见领袖的作用第27-31页
   ·积极作用第27-28页
     ·扩大政策传播效果第27页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第27-28页
     ·引领乡村生活方式第28页
   ·消极作用第28-31页
     ·改变乡村权力结构第28-29页
     ·影响基层社会和谐第29-31页
5 政府的疏导措施第31-35页
   ·规范传者角色,积极引导意见领袖第31-32页
   ·培训农村受众,提升村民媒介素养第32-33页
   ·拓宽传播渠道,掌控人际传播效果第33-35页
6 结论第35-37页
   ·小结第35页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35-37页
     ·创新之处第35页
     ·研究不足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可视性”与“必视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新闻话语六十年变迁--以《人民日报》1949-2009年国庆社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