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4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5-19页 |
1.4.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第15-16页 |
1.4.2 资助育人工作 | 第16-17页 |
1.4.3 公平 | 第17页 |
1.4.4 教育公平 | 第17-19页 |
二、调研样本分析 | 第19-32页 |
2.1 样本特征描述 | 第19-20页 |
2.2 样本统计分析 | 第20-32页 |
2.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状况 | 第20-21页 |
2.2.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工作开展情况 | 第21-23页 |
2.2.3 学生接受资助情况 | 第23-25页 |
2.2.4 学生接受资助心理情况和精神状态 | 第25-26页 |
2.2.5 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情况 | 第26-32页 |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 | 第32-46页 |
3.1 成效及成果 | 第32-39页 |
3.1.1 各级高度重视,配套政策有效支持 | 第32-33页 |
3.1.2 深化组织构建,队伍建设日臻完善 | 第33-34页 |
3.1.3 助困渠道广开,资金来源保障充分 | 第34-35页 |
3.1.4 关注就业问题,着眼学生切实利益 | 第35-36页 |
3.1.5 强化育人职能,稳步推进素质提升 | 第36-38页 |
3.1.6 结合高校特点,开展资助育人活动 | 第38-39页 |
3.2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公平性分析 | 第39-46页 |
3.2.1 地域专业因素对资助育人公平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认定程序因素对资助育人公平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3.2.3 学业能力因素对资助育人公平性的影响 | 第43页 |
3.2.4 心理压力因素对资助育人公平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四、公平视角下加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探讨 | 第46-59页 |
4.1 明确工作内容,完善原则要求 | 第46-48页 |
4.1.1 坚持资助起点的公平性 | 第46-47页 |
4.1.2 坚持资助过程的公平性 | 第47页 |
4.1.3 坚持资助结果的公平性 | 第47-48页 |
4.2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资助公平 | 第48-51页 |
4.2.1 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 第48页 |
4.2.2 建立统一的困难生认定量化标准 | 第48-49页 |
4.2.3 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 第49-50页 |
4.2.4 构建多元化资助育人体系 | 第50页 |
4.2.5 建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第50页 |
4.2.6 建立勤工助学中心 | 第50-51页 |
4.3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三全育人 | 第51-52页 |
4.3.1 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全员育人的公平性 | 第51页 |
4.3.2 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全程育人的公平性 | 第51-52页 |
4.3.3 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全方位育人的公平性 | 第52页 |
4.4 强化育人工作,推进三项工程 | 第52-54页 |
4.4.1 推进爱心教育工程建设 | 第52-53页 |
4.4.2 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建设 | 第53页 |
4.4.3 推进创新教育工程建设 | 第53-54页 |
4.5 深化诚信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 第54-56页 |
4.5.1 设立两级谈心制度,开展感恩教育 | 第54页 |
4.5.2 依托学生社团组织,推行感恩实践 | 第54-55页 |
4.5.3 构建多方联系机制,培育感恩信念 | 第55页 |
4.5.4 借助助学贷款工作,提升诚信意识 | 第55-56页 |
4.6 加强健康教育,强化心理扶贫 | 第56-59页 |
4.6.1 强化自强精神教育 | 第56页 |
4.6.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 第56-57页 |
4.6.3 强化人际沟通教育 | 第57页 |
4.6.4 强化自尊自信教育 | 第57页 |
4.6.5 强化人文素养教育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