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一)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0-14页 |
(二)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8页 |
(三)简要评述 | 第18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三)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0-38页 |
第一节 公路超限运输相关概念 | 第20-26页 |
一、超限运输及超载运输的概念及相关规定 | 第20页 |
二、超限运输和超载运输的关系 | 第20-21页 |
三、超限运输的种类及本质 | 第21-22页 |
四、超限运输的危害性 | 第22-26页 |
第二节 多中心治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基本内涵 | 第26-29页 |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主要特征 | 第29页 |
三、多中心治理的范式:合作理论模式 | 第29-33页 |
第三节 超限运输的治理系统 | 第33-38页 |
一、超限运输的公共治理属性 | 第33-34页 |
二、超限运输的治理结构分析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8-59页 |
第一节 国、省、县三级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历程 | 第38-45页 |
一、我国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历程 | 第38-39页 |
二、云南省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历程 | 第39-42页 |
三、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历程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一、联合执法不得力 | 第45页 |
二、源头治理难落实 | 第45-46页 |
三、治标却难以治本 | 第46页 |
四、治理成本比较高 | 第46-47页 |
五、治理标准不统一 | 第47页 |
六、强制卸载难实施 | 第47页 |
七、执法手段较单一 | 第47-48页 |
八、编制经费无保障 | 第48页 |
第三节 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3页 |
一、基于政府管理的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二、基于市场机制的原因分析 | 第50-52页 |
三、基于公民社会的原因分析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现行模式分析 | 第53-59页 |
一、政府治理模式特征分析 | 第53-57页 |
二、多中心治理模式分析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具体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59-70页 |
第一节 国外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经验比较 | 第59-63页 |
一、美国超限运输治理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59-61页 |
二、日本超限运输治理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61-62页 |
三、巴西超限运输治理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国内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具体实践与经验借鉴 | 第63-68页 |
一、山西省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具体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63-66页 |
二、陕西省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具体实践及经验借鉴 | 第66-68页 |
第三节 中外超限运输治理比较分析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对华坪县公路超限运输问题提供的政策建议 | 第70-92页 |
第一节 构建公路超限运输多中心治理模式 | 第70-78页 |
一、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思路 | 第70-72页 |
二、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框架 | 第72-74页 |
三、构建多中心治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74-78页 |
第二节 公路超限运输多中心治理主体的重构 | 第78-83页 |
一、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协调治理 | 第78-79页 |
二、发挥以市场为驱动的经济调节治理 | 第79-81页 |
三、促进以社会为辅助的自我参与治理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建立公路超限运输多中心治理的保障机制 | 第83-92页 |
一、建立多中心治理利益均衡机制 | 第83-87页 |
二、建立多中心治理对话协商机制 | 第87-90页 |
三、建立多中心治理监督激励机制 | 第90-92页 |
结语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