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长春新碱和奎宁共载脂质体的制备及逆转肿瘤耐药性作用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第10-15页
前言第15-20页
第一章 奎宁逆转耐药的机制的初步探讨第20-35页
    1.1 材料与仪器第20-22页
        1.1.1 材料第20-22页
        1.1.2 仪器第22页
    1.2. 实验方法第22-27页
        1.2.1 ATP含量测定第22-24页
        1.2.2 P-gp相关的ATP酶活性实验第24-25页
        1.2.3 Western Blot实验测定P-gp蛋白表达量第25-27页
    1.3 实验结果第27-32页
        1.3.1 ATP含量测定第27-29页
        1.3.2 P-gp相关的ATP酶活性实验第29-31页
        1.3.3 Western Blot实验测定P-gp蛋白表达第31-32页
    1.4 讨论第32-34页
    1.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第35-57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35-37页
        2.1.1 材料第35-36页
        2.1.2 仪器第36-37页
    2.2 实验方法第37-51页
        2.2.1 脂质体的制备第38页
            2.2.1.1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第38页
            2.2.1.2 硫酸长春新碱的脱盐反应第38页
            2.2.1.3 载药脂质体的制备第38页
        2.2.2 硫酸长春新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第38-41页
            2.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39页
            2.2.2.2 色谱条件的确定第39页
            2.2.2.3 色谱行为第39-40页
            2.2.2.4 线性范围的考察第40-41页
        2.2.3 一盐酸奎宁的含量测定方法第41-42页
            2.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1页
            2.2.3.2 干扰排除第41页
            2.2.3.3 线性范围的考察第41-42页
        2.2.4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及脂质体的纯化方法第42-47页
            2.2.4.1 Sephadex G-50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的方法建立第43-46页
            2.2.4.2 Sephadex G-50柱层析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第46-47页
            2.2.4.3 膜过滤法联合透析法纯化脂质体第47页
        2.2.5 脂质体制备中药物比例的筛选第47-48页
        2.2.6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粒径、粒径分布及电位测定第48页
        2.2.7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第48页
        2.2.8 单载脂质体和共载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第48-51页
            2.2.8.1 体外释放样品分析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8-50页
            2.2.8.2 脂质体体外释放行为的考察第50-51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55页
        2.3.1 单载脂质体和共载脂质体的制备第51页
        2.3.2 脂质体制备中药物比例的筛选第51-52页
        2.3.3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粒径及电位测定第52-53页
        2.3.4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第53页
        2.3.5 单载脂质体和共载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第53-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长春新碱与奎宁共载脂质体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价第57-82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57-60页
        3.1.1 材料第57-59页
        3.1.2 仪器第59-60页
    3.2 实验方法第60-69页
        3.2.1 细胞毒性实验第60-62页
        3.2.2 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实验第62-64页
            3.2.2.1 细胞培养第62-63页
            3.2.2.2 样品处理方法第63页
            3.2.2.3 提取回收率的考察第63页
            3.2.2.4 线性范围的考察第63页
            3.2.2.5 细胞对各处方中长春新碱的摄取情况第63-64页
        3.2.3 体外多细胞肿瘤球实验第64-66页
            3.2.3.1 扫描电镜(SEM)观察多细胞肿瘤球形态第64-65页
            3.2.3.2 多细胞肿瘤球增长抑制实验第65-66页
        3.2.4 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第66-69页
            3.2.4.1 裸鼠的A549/T肿瘤模型构建第66页
            3.2.4.2 裸鼠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第66-67页
            3.2.4.3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查第67-69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9-80页
        3.3.1 细胞毒性实验第69-72页
        3.3.2 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实验第72-75页
        3.3.3 体外多细胞肿瘤球实验第75-77页
            3.3.3.1 扫描电镜(SEM)观察多细胞肿瘤球形态第75页
            3.3.3.2 多细胞肿瘤球增长抑制实验第75-77页
        3.3.4 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第77-80页
            3.3.4.1 裸鼠体内抗肿瘤药效研究第77-79页
            3.3.4.2 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查第79-80页
    3.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全文总结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1页
综述第91-112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功能化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下一篇:羟基吡啶型离子液体及其固载于MCM-41分子筛用于CO2捕集的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