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液压元件论文--液压控制阀论文

液压滑阀内部流场可视化仿真研究及试验测试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40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第20-38页
        1.2.1 液压阀研究概述第20页
        1.2.2 液压阀气穴现象研究现状第20-25页
        1.2.3 液压阀液动力研究现状第25-32页
        1.2.4 液压阀流量特性研究现状第32-38页
    1.3 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二章 液压阀流场仿真理论基础第40-54页
    2.1 数学模型第40-47页
        2.1.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第40-42页
        2.1.2 控制方程第42-44页
        2.1.3 气穴模型第44-46页
        2.1.4 RNG混合湍流模型第46-47页
    2.2 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第47-49页
        2.2.1 几何模型第47-48页
        2.2.2 网格划分与计算第48-49页
    2.3 单相流模型与两相流模型仿真结果比较第49-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三章液压滑阀流场气穴现象分析第54-78页
    3.1 引言第54页
    3.2 气泡油与气穴条件第54-58页
        3.2.1 液压油中溶解空气第54-56页
        3.2.2 掺混空气第56页
        3.2.3 气泡油第56-57页
        3.2.4 液压阀节流口气穴系数第57-58页
        3.2.5 液压阀气穴现象对阀性能的影响第58页
    3.3 内流式非全周开口滑阀气穴分析第58-66页
        3.3.1 流量对气穴现象的影响第59-62页
        3.3.2 阀口开度对气穴的影响第62-64页
        3.3.3 出口压力对气穴的影响第64-66页
    3.4 外流式滑阀气穴分析第66-72页
        3.4.1 流量对气穴的影响第66-69页
        3.4.2 阀口开度对气穴的影响第69-70页
        3.4.3 出口压力对气穴的影响第70-72页
    3.5 试验研究第72-77页
        3.5.1 压力分布的测量方法第72-74页
        3.5.2 测试系统第74-75页
        3.5.3 测试结果第75-77页
    3.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液压滑阀液动力分析第78-106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液动力及其对液压阀性能的影响第78-82页
        4.2.1 动量方程分析滑阀稳态液动力第78-81页
        4.2.2 液动力对液压阀性能的影响第81-82页
    4.3 内流式滑阀的稳态液动力理论研究第82-90页
        4.3.1 内流式滑阀稳态液动力分析第82-90页
    4.4 外流式滑阀的稳态液动力理论研究第90-96页
        4.4.1 壁面压力分布分析外流式滑阀稳态液动力第90-96页
    4.5 试验研究第96-103页
        4.5.1 试验原理第96-97页
        4.5.2 内流式滑阀测试结果第97-100页
        4.5.3 外流式滑阀测试结果第100-103页
    4.6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第五章液压滑阀流量系数研究第106-122页
    5.1 引言第106-108页
        5.1.1 流量系数的研究方法第106-107页
        5.1.2 压差流量特性第107-108页
    5.2 内流式滑阀流量系数第108-111页
        5.2.1 进出口压差与流量的关系第108-109页
        5.2.2 各参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第109-111页
    5.3 外流式滑阀流量特性第111-115页
        5.3.1 进出口压差与流量的关系第112页
        5.3.2 各参数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第112-115页
    5.4 试验研究第115-119页
        5.4.1 试验原理第115页
        5.4.2 内流式滑阀试验结果第115-117页
        5.4.3 外流式滑阀试验结果第117-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2-126页
    6.1 研究总结第122-123页
    6.2 研究内容创新点第123-124页
    6.3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抚育间伐对黄龙山油松林林木生长、形质与枯落物的影响
下一篇:间伐强度对栓皮栎林木构型和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