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青海省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4.1 基本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9页 |
1.5.2 主要内容框架 | 第19-21页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21页 |
1.6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6.1 研究重点 | 第21页 |
1.6.2 研究难点 | 第21-22页 |
1.6.3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2.1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的概况 | 第23页 |
2.2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 第23-26页 |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6-29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6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6-27页 |
3.3 状态空间法中理想值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4章 实证分析 | 第29-43页 |
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 | 第29-35页 |
4.1.1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 | 第29-31页 |
4.1.2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比较 | 第31-35页 |
4.2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4.2.1 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 | 第35-38页 |
4.2.2 2015年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载潜力水平比较 | 第38-43页 |
第5章 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制约因素分析 | 第43-50页 |
5.1 总体发展分析 | 第43-44页 |
5.2 个体差异性分析 | 第44-50页 |
第6章 提升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对策 | 第50-52页 |
6.1 促进人口发展 | 第50页 |
6.2 注重资源持续 | 第50-51页 |
6.3 加强环境保护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