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粟(谷子、小米)论文

谷子穗发育调控基因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3-4页
Summary第4-5页
缩略词表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2页
    引言第10-11页
    1.1 谷子正发展成为禾本科新的模式植物第11页
    1.2 谷子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重要作用第11-13页
        1.2.1 突变体为变异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有益的信息第11-12页
        1.2.2 EMS诱变法是主要的方法之一第12-13页
        1.2.3 谷子突变体库的构建为功能基因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第13页
    1.3 图位克隆的原理及方法第13-15页
        1.3.1 图位克隆是基于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发展起来的技术方法是目前定位目的基因的重要手段第13-14页
        1.3.2 图位克隆通过筛选多态性标记并进行连锁分析不断缩小区段来定位目的基础,分子标记是手段第14-15页
        1.3.3 随着比较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谷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克隆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第15页
    1.4 谷子的穗部结构及发育特点第15-20页
        1.4.1 谷子的穗属于穗状圆锥花序具有分枝数多、小花数多、花器官小、穗粒数多等特点第15-16页
        1.4.2 谷子的穗分化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形态上的差异划分为五个阶段第16-18页
        1.4.3 水稻的穗与谷子类似也是具有一级分枝、二级分枝的圆锥花序第18-20页
    1.5 生长素的发现及合成途径第20-22页
        1.5.1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层面和生长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第20页
        1.5.2 IAA合成途径主要包括色氨酸依赖合成途径和非色氨酸依赖合成途径第20-22页
    1.6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第22-25页
        1.6.1 生长素在植物的各组织器官发挥调节作用第22-23页
        1.6.2 生长素是目前发现唯一存在极性运输的激素这一特殊的运输方式与生长素的众多生理功能密不可分第23页
        1.6.3 输出载体在细胞中的极性分布决定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生长素极性运输所需的能量是由跨膜质子电位提供的第23-24页
        1.6.4 生长素运输载体分为输入载体和输出载体第24-25页
    1.7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第25-28页
        1.7.1 与生长素信号转导相关的三类蛋白组分别是生长素受体相关 SCF 复合体、发挥抑制功能的生长素蛋白 Aux/IAA 和生长素响应因子 ARFs第26-27页
        1.7.2 TIR1/AFB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第27-28页
    1.8 拟南芥AUX/LAX家族的功能第28-30页
        1.8.1 AUX1属于氨基酸/生长素通透酶家族第28-29页
        1.8.2 AUX1调控拟南芥根和叶等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第29-30页
    1.9 WRKY家族转录因子及功能第30-31页
    1.10 本研究的意义第31-32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一部分 谷子穗发育调控基因SiAUX1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第33-97页
    第二章 谷子稀码突变体siaux1表型分析第33-45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2.1.1 谷子稀码突变体siaux1第33页
            2.1.2 表型性状调查第33-34页
            2.1.3 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调查第34页
            2.1.4 幼穗解剖学观察第34页
            2.1.5 幼穗扫描电镜观察第3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2.2.1 siaux1是一个多效性穗发育异常突变体第34-37页
            2.2.2 穗码密度减小和结实率下降是导致siaux1稀码的主要原因第37-38页
            2.2.3 siaux1在穗发育早期就表现出分枝数目减少的特征第38-40页
            2.2.4 越往穗顶部siaux1的稀码特征越明显第40-42页
        2.3 讨论第42-44页
        2.4 结论第44-45页
    第三章 siaux1目的基因图位克隆第45-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5-50页
            3.1.1 实验材料第45-46页
            3.1.2 siaux1目的基因图位克隆第46-48页
            3.1.3 siaux1目的基因混池重测序定位第48页
            3.1.4 候选基因验证第48-49页
            3.1.5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方法第49-5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3.2.1 siaux1目的基因定位第50-51页
            3.2.2 siaux1目的基因Mut Map定位第51-53页
            3.2.3 siaux1候选基因验证第53-54页
            3.2.4 siaux1的SiAUX1基因发生了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突变第54-55页
        3.3 讨论第55-56页
        3.4 结论第56-57页
    第四章 SiAUX1基因的功能验证第57-8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62页
            4.1.1 实验材料第57页
            4.1.2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方法第57-59页
            4.1.3 酶切方法第59页
            4.1.4 连接方法第59页
            4.1.5 敲除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第59页
            4.1.6 超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第59-60页
            4.1.7 互补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第60页
            4.1.8 基因克隆操作步骤第60-61页
            4.1.9 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步骤第61页
            4.1.10 水稻组织转化方法第61-6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2-78页
            4.2.1 OsAUX1基因CRISPR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第62-66页
            4.2.2 SiAUX1基因超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第66-69页
            4.2.3 SiAUX1基因互补表达载体构建第69-71页
            4.2.4 转基因水稻表型分析第71-74页
            4.2.5 SiAUX1基因的单倍型分析第74-78页
        4.3 讨论第78-79页
        4.4 结论第79-80页
    第五章 SiAUX1基因的功能分析第80-9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5.1.1 实验材料第80页
            5.1.2 内源生长素含量测定方法第80页
            5.1.3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方法第80-81页
            5.1.4 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方法第81页
            5.1.5 水稻组织转化方法第81页
            5.1.6 组织化学GUS染色方法第81-82页
            5.1.7 RNA提取方法第82页
            5.1.8 qRT-PCR方法第8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82-92页
            5.2.1 拟南芥中SiAUX1同源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编码IAA输入载体AUX1第82-85页
            5.2.2 Yugu1和siaux1生长素含量变化及极性运输第85-86页
            5.2.3 Si AUX1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第86-87页
            5.2.4 谷子AUX/LAX家族基因功能分析第87-90页
            5.2.5 SiAUX1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第90-92页
        5.3 讨论第92-96页
            5.3.1 SiAUX1基因能够响应生长素诱导第92-93页
            5.3.2 SiAUX1基因在生长旺盛的幼嫩组织和维管组织高表达第93-94页
            5.3.3 SiAUX1基因突变会影响生长素信号转导途径其它基因的表达量第94页
            5.3.4 SiAUX1基因突变会抑制生长素转运但不影响极性运输第94-95页
            5.3.5 谷子AUX/LAX家族5个基因中只有Si AUX1在穗中特异性高表达第95-96页
            5.3.6 SiAUX1蛋白具有的多个跨膜结构是IAA输入载体功能的保障第96页
        5.4 结论第96-97页
第二部分 谷子穗发育调控基因LP1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第97-115页
    第六章 谷子稀码突变体lp1表型分析第97-10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97页
            6.1.1 谷子稀码突变体lp1第97页
            6.1.2 表型性状调查第97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97-100页
        6.3 讨论第100页
        6.4 结论第100-101页
    第七章 LP1目的基因图位克隆第101-109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101-102页
            7.1.1 实验材料第101页
            7.1.2 lp1目的基因图位克隆第101-102页
            7.1.3 lp1目的基因混池重测序定位第102页
            7.1.4 候选基因验证第102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02-107页
            7.2.1 lp1目的基因定位第102-103页
            7.2.2 lp1目的基因Mut Map定位第103-104页
            7.2.3 谷子LP1基因编码WRKY家族转录因子第104-105页
            7.2.4 lp1候选基因验证第105-107页
        7.3 讨论第107-108页
        7.4 结论第108-109页
    第八章 LP1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第109-113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0页
            8.1.1 实验材料第109页
            8.1.2 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第109页
            8.1.3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第109-110页
            8.1.4 qRT-PCR方法第110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110-112页
            8.2.1 LP1基因亚细胞定位第110-111页
            8.2.2 LP1基因表达特征第111-112页
        8.3 讨论第112页
        8.4 结论第112-113页
    第九章 全文结论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导师简介第126-127页
个人简介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过契约的善俗自治--以《吕氏乡约》为对象的研究
下一篇:论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