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甘油氢解Re-M(M=Pt、Ir)基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其构-效关系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7-36页
    2.1 甘油选择性氢解制备1,3-丙二醇第17-19页
    2.2 Re-M(M=Ir、Pt)基双金属催化剂第19-31页
        2.2.1 Ir-Re双金属催化剂第20-25页
        2.2.2 Pt-Re双金属催化剂第25-26页
        2.2.3 Re的修饰作用第26-31页
    2.3 其他甘油氢解催化剂第31-33页
    2.4 甘油氢解反应机理第33-36页
第3章 实验部分第36-43页
    3.1 原料和试剂第36-37页
    3.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7-39页
        3.2.1 N_2物理吸附第37页
        3.2.2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37页
        3.2.3 化学吸附(CO/H_2-CHEM)第37页
        3.2.4 热重分析(TGA)第37页
        3.2.5 X射线衍射(XRD)第37-38页
        3.2.6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38页
        3.2.7 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第38页
        3.2.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8页
        3.2.9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38页
        3.2.10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第38-39页
        3.2.11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第39页
    3.3 催化剂的考评第39-40页
        3.3.1 催化剂的预处理第39-40页
        3.3.2 催化剂的考评第40页
    3.4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40-42页
        3.4.1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第40页
        3.4.2 色谱分析条件第40-41页
        3.4.3 外标标准曲线的测定第41-42页
        3.4.4 甘油氢解反应溶液分析第42页
    3.5 计算公式第42-43页
第4章 甘油氢解Pt-Re双金属催化剂的粒径效应第43-58页
    4.1 引言第43-44页
    4.2 双金属Pt-Re催化剂的制备第44-45页
    4.3 载体的优选及Re/Pt配比的影响第45-49页
        4.3.1 载体的影响第45-46页
        4.3.2 Re/Pt配比的影响第46-49页
    4.4 Pt-Re/CNTs催化甘油氢解的粒径效应第49-57页
        4.4.1 Pt-Re双金属的粒径和晶相第49-50页
        4.4.2 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第50-51页
        4.4.3 H_2-化学吸附和H_2-TPR第51-52页
        4.4.4 XPS第52-53页
        4.4.5 甘油氢解反应特征第53-54页
        4.4.6 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第54-55页
        4.4.7 粒径大小对甘油氢解反应路径的影响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甘油氢解Ir-Re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调控第58-80页
    5.1 引言第58-59页
    5.2 Ir-Re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59-60页
        5.2.1 KIT-6载体的合成第59页
        5.2.2 Ir-Re/KIT-6催化剂的制备第59-60页
    5.3 焙烧温度对Ir-Re双金属结构的影响第60-67页
        5.3.1 焙烧温度对Ir-Re双金属结构的影响第60-66页
        5.3.2 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第66-67页
    5.4 Ir-Re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机制第67-71页
    5.5 载体的性质对Ir-Re双金属结构的影响第71-79页
        5.5.1 硅铝载体的物化性质第71-72页
        5.5.2 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第72-73页
        5.5.3 含铝载体对Ir-Re双金属结构的影响第73-79页
    5.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基于直接还原法制备高度合金化的Ir-Re催化剂第80-109页
    6.1 引言第80页
    6.2 Ir-Re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80-81页
    6.3 直接还原法制备Ir-Re合金催化剂第81-93页
        6.3.1 催化剂的织构性质第81-82页
        6.3.2 STEM-HAADF和EDX元素分析第82-83页
        6.3.3 H_2-TPR第83-84页
        6.3.4 XRD第84-85页
        6.3.5 CO-DRIFTs和STEM-EDX线扫描分析第85-87页
        6.3.6 XPS第87-88页
        6.3.7 甘油氢解性能第88-90页
        6.3.8 催化性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第90-91页
        6.3.9 Ir-Re合金催化甘油氢解反应机理第91-93页
    6.4 还原温度对Ir-Re合金催化剂的影响第93-99页
        6.4.1 还原温度对Ir-Re双金属结构的影响第94-97页
        6.4.2 甘油氢解反应性能及其构-效关系第97-99页
    6.5 催化性能的优化第99-102页
        6.5.1 Re/Ir配比及金属负载量的影响第99页
        6.5.2 工艺参数的影响第99-101页
        6.5.3 二氧化硅载体种类的影响第101-102页
    6.6 Ir-Re合金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及其失活机制第102-104页
    6.7 固体酸的助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第104-106页
        6.7.1 固体酸对反应的促进作用第104-105页
        6.7.2 固体酸对Ir-Re合金结构的稳定作用第105-106页
    6.8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9-112页
    7.1 结论第109-110页
    7.2 创新点第110-111页
    7.3 展望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附录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钒酸盐纳米线阵列电极设计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下一篇:多酚介导疏水抗紫外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