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大资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论文框架第16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2章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2.1 银行理财的概述第18-20页
        2.1.1 银行理财的概念第18页
        2.1.2 银行理财的兴起原因第18-19页
        2.1.3 银行理财的分类第19-20页
    2.2 理财业务的投资组合理论第20-21页
        2.2.1 马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第20页
        2.2.2 资本市场理论第20-21页
    2.3 理财产品的定价理论第21-22页
        2.3.1 应用于资产估值第21-22页
        2.3.2 应用于资源配置第22页
    2.4 理财业务的市场营销理论第22-25页
        2.4.1 整合营销策略第22页
        2.4.2 新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第22页
        2.4.3 品牌经理营销策略第22-23页
        2.4.4 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第23-25页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第25-30页
    3.1 市场结构变化情况第25-27页
        3.1.1 各类商业银行市场占比变化第25-26页
        3.1.2 各类商业银行产品占比变化第26-27页
    3.2 理财产品的特点第27-28页
        3.2.1 理财产品的期限第27页
        3.2.2 收益率下行显现第27-28页
        3.2.3 期限溢价作用失效第28页
    3.3 理财监管新规第28-30页
        3.3.1 存贷比限制取消第28-29页
        3.3.2 理财业务的分级第29页
        3.3.3 理财非标投资通道缩紧第29-30页
第4章 大资管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问题探讨第30-38页
    4.1 大资管的概述第30-34页
        4.1.1 大资管的概念及特征第30-31页
        4.1.2 大资管的发展动力及发展历程第31-32页
        4.1.3 大资管的发展现状第32-33页
        4.1.4 大资管时代催化银行理财快速发展第33-34页
    4.2 大资管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内部弊端凸显第34-36页
        4.2.1 理财产品存在问题第34-35页
        4.2.2 商业银行业务体质对理财的影响第35-36页
        4.2.3 商业银行金融脱媒加剧第36页
    4.3 大资管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挑新战第36-38页
        4.3.1 资产管理业务经验匮乏第36页
        4.3.2 混业经营的影响第36-38页
第5章 花旗银行理财业务的经验借鉴第38-44页
    5.1 花旗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第38-39页
    5.2 花旗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第39-41页
        5.2.1 建立网络银行策略第39页
        5.2.2 国际化服务策略第39页
        5.2.3 理财业务的创新策略第39-40页
        5.2.4 市场营销策略第40页
        5.2.5 风险控制策略第40-41页
    5.3 花旗银行理财业务的成功经验第41-44页
        5.3.1 建立网络化的经营措施第41页
        5.3.2 组织专门客户服务理论研究第41-42页
        5.3.3 进行全面的产品开发与创新第42页
        5.3.4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基础的营销方式第42-43页
        5.3.5 职责明确制的风险管理制度第43-44页
第6章 大资管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第44-54页
    6.1 回归理财业务本质第44-46页
        6.1.1 创新真正“代客理财”的金融产品第44页
        6.1.2 建立完善的理财计划第44页
        6.1.3 创新净值型理财产品第44-45页
        6.1.4 实行“固定费用+浮动费用”的盈利模式第45页
        6.1.5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第45-46页
    6.2 构建理财业务大平台第46-47页
        6.2.1 搭建综合化理财业务发展平台第46页
        6.2.2 扩大与其他金融机构健康的合作模式第46-47页
        6.2.3 建立完善的电子渠道第47页
        6.2.4 设立完善的大数据处理体系第47页
    6.3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第47-49页
        6.3.1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第48页
        6.3.2 提高理财业务专业能力第48页
        6.3.3 注重数据信息化发展第48-49页
        6.3.4 建立全球化的金融服务第49页
    6.4 各类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第49-51页
        6.4.1 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第49-50页
        6.4.2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第50页
        6.4.3 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第50-51页
        6.4.4 其他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第51页
    6.5 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第51-54页
        6.5.1 综合化经营与综合化监管并重第51-52页
        6.5.2 限制“通道”类业务的规模第52页
        6.5.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信息披露机制第52-53页
        6.5.4 树立“资产与风险共有,收益与风险共担”理念第53页
        6.5.5 建立理财产品之间的风险隔离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58-59页
后记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