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17页 |
1.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相关认识 | 第11-14页 |
·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临床治疗 | 第13-14页 |
2.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相关认识 | 第14-17页 |
·发病机制 | 第14-15页 |
·实验研究 | 第15页 |
·临床表现 | 第15页 |
·治疗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7-24页 |
一、资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7-20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7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7-18页 |
4. 症状评分标准 | 第18-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 观测指标 | 第20页 |
2.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0页 |
3.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4. 统计设计 | 第21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1. 用药前两组资料对比 | 第21-22页 |
2. 用药后两组资料对比 | 第22-23页 |
3. 安全性观察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4-32页 |
一、立论依据 | 第24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24-26页 |
三、现代药理研究 | 第26-29页 |
四、作用机理探讨 | 第29-32页 |
·补肾安胎法对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 第29-30页 |
·E_2测定在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疗效观察中的参考价值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