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生物质气化制氢 | 第9-13页 |
1.2.1 生物质低温气化 | 第10页 |
1.2.2 生物质半焦气化 | 第10-11页 |
1.2.3 生物质焦油重整 | 第11页 |
1.2.4 生物质气化催化剂研究 | 第11-13页 |
1.3 响应面法 | 第13页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热解和半焦气化实验研究 | 第14-29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实验 | 第14-1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2.2.2 生物质热解实验系统 | 第15-16页 |
2.2.3 半焦气化实验系统 | 第16-17页 |
2.2.4 实验方案 | 第17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2.2.6 半焦气化中的主要反应 | 第18页 |
2.2.7 半焦表征方法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8-24页 |
2.3.1 半焦气化实验结果 | 第18-19页 |
2.3.2 建立响应面 | 第19-20页 |
2.3.3 响应面分析 | 第20-23页 |
2.3.4 产气成分分析 | 第23-24页 |
2.3.5 灰分对半焦反应特性的影响 | 第24页 |
2.4 半焦样品的表征分析 | 第24-28页 |
2.4.1 SEM形貌分析 | 第24-26页 |
2.4.2 XRD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2.4.3 FTIR官能团分析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焦油模化物重整制氢实验研究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重整实验 | 第29-3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3.2.2 实验系统 | 第30页 |
3.2.3 实验方案 | 第30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2.5 α-甲基萘重整中的主要反应 | 第31页 |
3.2.6 催化剂表征 | 第31-3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3.3.1 使用不同催化剂的预实验 | 第32页 |
3.3.2 实验结果 | 第32-33页 |
3.3.3 建立响应面 | 第33-34页 |
3.3.4 响应面分析 | 第34-37页 |
3.3.5 产气成分分析 | 第37-38页 |
3.3.6 优化工况下的变催化剂实验 | 第38-39页 |
3.4 催化剂与积碳 | 第39-42页 |
3.4.1 积碳含量分析 | 第39-41页 |
3.4.2 催化剂比表面积与物相分析 | 第41页 |
3.4.3 积碳种类研究 | 第41-42页 |
3.5 加氢重整实验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生物质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 第45-63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 | 第45-47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2.2 实验系统 | 第45-46页 |
4.2.3 实验方案 | 第46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4.2.5 生物质气化中的主要反应 | 第47页 |
4.3 催化剂配比优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47-55页 |
4.3.1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4.3.2 建立响应面 | 第48-49页 |
4.3.3 响应面分析 | 第49-54页 |
4.3.4 产气成分分析 | 第54页 |
4.3.5 二级反应器效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 气化工况优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55-62页 |
4.4.1 实验结果 | 第55页 |
4.4.2 建立响应面 | 第55-56页 |
4.4.3 响应面分析 | 第56-60页 |
4.4.4 产气成分分析 | 第60页 |
4.4.5 Ni-Li/Al与Ni/Al催化表现的对比 | 第60-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