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新老道路拼接中土工格栅加筋土的协同作用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加筋土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应用第13-14页
        1.2.2 加筋土强度作用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第14-15页
        1.2.3 加筋材料与土体间界面的摩擦特性研究第15页
    1.3 新老道路拼接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现场实验研究第15-16页
        1.3.2 室内实验研究第16-17页
        1.3.3 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第17-18页
    1.4 现状评价及存在问题第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土工格栅加筋土处治机理分析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加筋土加筋作用机理分析第21-25页
        2.2.1 摩擦加筋原理第22-23页
        2.2.2 准黏聚力理论第23-25页
        2.2.3 土拱效应第25页
        2.2.4 膜效应第25页
    2.3 加筋土的破坏分析第25-30页
        2.3.1 拉力破坏条件下加筋土的强度特点。第26-27页
        2.3.2 粘着破坏条件下加筋土的强度特点第27-28页
        2.3.3 加筋土破坏状况的判断第28-30页
    2.4 挡块式土工格栅处治新老道路拼接机理分析第30-32页
        2.4.1 水平筋摩阻力计算第31页
        2.4.2 土工格栅节点表面摩阻力第31-32页
        2.4.3 挡块的侧阻力计算第32页
        2.4.4 拉拔阻力第32页
    2.5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新老道路拼接沉降分析第33-40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新老道路拼接附加应力分析第33-35页
        3.2.1 新老道路拼接中地表新增荷载分布第33-34页
        3.2.2 新老道路拼接的地基附加应力第34-35页
    3.3 土工格栅对土中应力与位移的影响第35-37页
    3.4 新老道路拼接沉降的计算第37-39页
    3.5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道路路堤中挡块式土工格栅受拉分析第40-47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2.1 几何模型第40-41页
        4.2.2 土体本构关系第41页
        4.2.3 材料参数第41页
    4.3 计算结果分析第41-46页
        4.3.1 格栅拉拔过程土体应力和位移场的变化第42-43页
        4.3.2 不同位移下土工格栅分析第43-44页
        4.3.3 挡块拉拔阻力效果分析第44-45页
        4.3.4 筋土界面摩阻力分布第45页
        4.3.5 极限拉拔阻力有限元结果与理论值比较第45-46页
    4.4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土工格栅在新老道路路基拼接中的协同作用第47-68页
    5.1 引言第47页
    5.2 有限元计算本构关系第47-52页
        5.2.1 ABAQUS软件介绍第47页
        5.2.2 土体固结第47-48页
        5.2.3 土体的本构关系第48-51页
        5.2.4 土工格栅本构关系第51-52页
    5.3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5.3.1 计算假设第52页
        5.3.2 新老道路计算断面和计算参数第52-53页
        5.3.3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第53-54页
        5.3.4 加载历程第54页
        5.3.5 新老道路拼接计算方法第54-55页
    5.4 新老道路拼接分析第55-60页
        5.4.1 老路与地基的初始应力平衡第55-56页
        5.4.2 施工过程分析第56-58页
        5.4.3 新老道路拼接竖向位移第58-59页
        5.4.4 新老道路拼接水平位移第59-60页
    5.5 土工格栅协同作用分析第60-66页
        5.5.1 土工格栅加筋效果分析第61-63页
        5.5.2 不同土工格栅层数效应分析第63-64页
        5.5.3 不同土工格栅宽度效应分析第64-66页
    5.6 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现场试验第68-78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现场试验段概况第68-73页
        6.2.1 地质概况第68-69页
        6.2.2 实验段及测点布置第69-72页
        6.2.3 材料特性第72页
        6.2.4 试验路段施工第72-73页
    6.3 观测成果分析第73-76页
        6.3.1 位移观测第73-74页
        6.3.2 土工格栅观测第74页
        6.3.3 土压力观测第74-75页
        6.3.4 道路弯沉检测第75-76页
    6.4 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值比较第76-77页
    6.5 小结第77-78页
第七章 土工格栅在新老道路路面拼接中的协同作用第78-89页
    7.1 引言第78页
    7.2 奇异单元的建立第78-84页
        7.2.1 断裂力学理论第78-80页
        7.2.2 沥青路面层状体系模型假设第80页
        7.2.3 奇异单元模式的建立与分析第80-84页
    7.3 沥青路面应力分析第84-88页
        7.3.1 路面结构容许拉应力计算第84页
        7.3.2 有限元模型及计算参数第84-86页
        7.3.3 交通荷载下土工格栅协同作用分析第86-88页
    7.4 小结第88-89页
第八章 新老道路拼接设计第89-96页
    8.1 新老道路拼接不均匀沉降设计标准第89-90页
        8.1.1 主要研究结果第89页
        8.1.2 不均匀沉降设计标准的提出第89-90页
    8.2 新老道路拼接设计第90-92页
        8.2.1 新老道路拼接设计步骤第90-91页
        8.2.2 新老道路拼接设计流程图第91页
        8.2.3 挡块式土工格栅宽度计算第91-92页
    8.3 新老道路拼接设计第92-95页
        8.3.1 新建道路路基填料要求第92页
        8.3.2 新老道路结合面处理第92页
        8.3.3 结合部台阶设计第92-93页
        8.3.4 路基土的填筑第93页
        8.3.5 地基处理第93页
        8.3.6 土工格栅处治新老道路拼接设计第93-95页
    8.4 小结第95-96页
第九章 结论第96-99页
    9.1 主要结论第96-97页
    9.2 创新点第97页
    9.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7-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BV~+自噬小体刺激乙肝患者PBMC产生IFN-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CFRP筋增强FRCC受弯构件疲劳性能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