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基于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生物成像和光介导的癌症治疗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7-67页
    1.1 引言第17-21页
    1.2 非线性光学生物成像第21-32页
        1.2.1 非线性光学效应第21-23页
        1.2.2 多光子发光成像第23-25页
        1.2.3 二次谐波产生成像第25-30页
        1.2.4 深层组织成像第30-32页
    1.3 金纳米颗粒在非线性光学生物成像中的应用第32-43页
        1.3.1 金纳米颗粒的光学特性第32-35页
        1.3.2 金纳米颗粒的单光子发光成像第35-37页
        1.3.3 金纳米颗粒的多光子发光成像第37-41页
        1.3.4 金纳米颗粒的其他非线性光学成像第41-43页
    1.4 光介导肿瘤治疗第43-60页
        1.4.1 光动力治疗第43-56页
        1.4.2 光热治疗第56-59页
        1.4.3 光触发药物释放第59-60页
    1.5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60-64页
    1.6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64-67页
2 金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和表面功能化第67-107页
    2.1 引言第67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第67-68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67-68页
        2.2.2 仪器设备第68页
    2.3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68-92页
        2.3.1 金纳米球制备与表征第68-71页
        2.3.2 晶种法制备金纳米棒第71-76页
        2.3.3 油酸钠方法制备金纳米棒第76-78页
        2.3.4 对苯二酚方法制备金纳米棒第78-82页
        2.3.5 多巴胺方法制备金纳米棒第82-92页
    2.4 金纳米棒的表面功能化第92-105页
        2.4.1 金纳米棒的聚合物电解质修饰第93-97页
        2.4.2 金纳米棒的Au-S修饰第97-99页
        2.4.3 金纳米棒的SiO_2修饰第99-102页
        2.4.4 金纳米棒的聚多巴胺包覆第102-105页
    2.5 本章总结第105-107页
3 金纳米棒的多光子发光在深层组织成像中的应用第107-133页
    3.1 引言第107-108页
    3.2 实验部分第108-111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108页
        3.2.2 金纳米棒的制备第108-109页
        3.2.3 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第109页
        3.2.4 仪器与设备第109页
        3.2.5 细胞生长活力分析第109页
        3.2.6 小鼠实验准备第109-110页
        3.2.7 小鼠肿瘤模型建立第110页
        3.2.8 组织切片制备第110页
        3.2.9 组织中金纳米棒的多光子发光成像第110页
        3.2.10 金纳米棒标记小鼠耳朵血管的三光子发光活体成像第110-111页
        3.2.11 金纳米棒标记小鼠大脑血管的多光子发光活体成像第111页
        3.2.12 组织学分析第111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111-131页
        3.3.1 金纳米棒的制备和表征第111-113页
        3.3.2 金纳米棒的表面修饰第113-114页
        3.3.3 金纳米棒的稳定性和毒性测试第114-116页
        3.3.4 金纳米棒的多光子发光特性第116-118页
        3.3.5 高对比度的三光子发光成像确定金纳米棒在组织中的分布第118-122页
        3.3.6 金纳米棒标记的小鼠耳朵血管活体三光子发光成像第122-124页
        3.3.7 激光光斑在生物组织中的强度分布的摸拟第124-125页
        3.3.8 金纳米棒标记的小鼠脑血管的活体多光子发光成像第125-131页
    3.4 本章总结第131-133页
4 聚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棒在多功能药物运输和光介导的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133-163页
    4.1 引言第133-135页
    4.2 实验部分第135-139页
        4.2.1 试剂和材料第135页
        4.2.2 金纳米棒的制备和PEG修饰第135页
        4.2.3 聚多巴胺包覆金纳米棒第135页
        4.2.4 仪器与设备第135页
        4.2.5 药物分子负载第135-136页
        4.2.6 体外水溶液中活性氧产生评价第136页
        4.2.7 近红外光触发和pH响应的DOX释放第136页
        4.2.8 体外水溶液中光热效应评价第136-137页
        4.2.9 流式技术评价纳米复合物被细胞摄取效率第137页
        4.2.10 细胞成像第137页
        4.2.11 细胞内ROS测试第137页
        4.2.12 细胞活力评价第137-138页
        4.2.13 PDT和PTT联合治疗引起的细胞凋亡评价第138页
        4.2.14 体内光热效应评价第138页
        4.2.15 活体抗肿瘤研究第138-1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39-160页
        4.3.1 GNR-PDA的合成与表征第139-142页
        4.3.2 GNR-PDA-MB的制备与表征第142-144页
        4.3.3 GNR-PDA-MB体外ROS测试第144-146页
        4.3.4 GNR-PDA-DOX的制备与表征第146-147页
        4.3.5 近红外光触发和pH响应的DOX释放第147-148页
        4.3.6 纳米复合物的体外水溶液光热效应评价第148页
        4.3.7 细胞成像第148-152页
        4.3.8 细胞内ROS测试第152-153页
        4.3.9 GNR-PDA-MB的细胞毒性与PDT和PTT第153-155页
        4.3.10 GNR-PDA-MB的PDT与PTT诱导细胞凋亡评价第155-156页
        4.3.11 GNR-PDA-DOX的化疗和PTT第156-158页
        4.3.12 GNR-PDA-PEG在体内光热效应测试第158-159页
        4.3.13 GNR-PDA-MB的体内抗肿瘤研究第159-160页
        4.3.14 GNR-PDA-DOX的体内抗肿瘤研究第160页
    4.4 本章总结第160-163页
5 基于钛酸钡纳米颗粒的二次谐波产生成像引导的光动力治疗第163-181页
    5.1 引言第163-164页
    5.2 实验部分第164-166页
        5.2.1 试剂与材料第164页
        5.2.2 BT-PAH纳米颗粒制备第164页
        5.2.3 BT-Ce6-PAH纳米复合物制备第164-165页
        5.2.4 仪器与设备第165页
        5.2.5 BT-PAH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SHG成像第165页
        5.2.6 BT-Ce6-PAH在激光辐照下的ROS探测第165页
        5.2.7 BT-Ce6-PAH标记的细胞的SHG和荧光成像第165-166页
        5.2.8 细胞活力测试第166页
        5.2.9 PDT诱导细胞死亡第1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66-179页
        5.3.1 BT和BT-PAH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166-168页
        5.3.2 BT-PAH增强细胞摄取第168-170页
        5.3.3 BT-PAH的光稳定性第170-171页
        5.3.4 BT-Ce6-PAH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第171-173页
        5.3.5 BT-Ce6-PAH的ROS产生测试第173-175页
        5.3.6 BT-Ce6-PAH标记细胞的SHG和荧光成像第175-176页
        5.3.7 细胞毒性研究与PDT诱导的细胞死亡第176-179页
    5.4 本章总结第179-181页
6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在多功能药物运输与双模式光介导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181-201页
    6.1 引言第181-182页
    6.2 实验部分第182-184页
        6.2.1 试剂与材料第182页
        6.2.2 仪器与设备第182页
        6.2.3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合成第182页
        6.2.4 利用PEG分子修饰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第182-183页
        6.2.5 PDA-PEG负载药物分子第183页
        6.2.6 PDA-PEG-MB在激光辐照下的ROS产生第183页
        6.2.7 pH响应的药物释放第183页
        6.2.8 细胞成像第183-184页
        6.2.9 细胞毒性与PDT和化疗诱导的细胞死亡第184页
        6.2.10 活体抗肿瘤研究第184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84-199页
        6.3.1 PDA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第184-187页
        6.3.2 PDA纳米颗粒负载药物的制备与表征第187-192页
        6.3.3 纳米颗粒的荧光光谱表征第192-193页
        6.3.4 PDA-PEG-MB的ROS产生测试第193-195页
        6.3.5 pH响应的药物释放研究第195页
        6.3.6 细胞摄入与荧光成像第195-197页
        6.3.7 细胞毒性评价第197页
        6.3.8 PDT与化疗协同诱导的细胞死亡第197-198页
        6.3.9 PDT与化疗协同抗肿瘤评价第198-199页
    6.4 本章总结第199-20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201-207页
    7.1 本文内容总结第201-204页
    7.2 今后工作展望第204-207页
参考文献第207-225页
作者简历第225-226页
    个人简历第225页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225-226页

论文共2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一代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下一篇:聚集诱导发光染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及生物成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