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云南泸西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研究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1 城市化对地球之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蚕蚀第9页
        1.1.2 保护湿地成为拯救地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第9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9-10页
        1.2.1 研究意义第9页
        1.2.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研究框架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2.1 相关概念的阐释第12页
        2.1.1 湿地第12页
        2.1.2 湿地公园第12页
        2.1.3 国家湿地公园第12页
        2.1.4 滨水空间第12页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2.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3页
        2.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2.3 相关理论概述第14-16页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4-15页
        2.3.2 边缘效应第15页
        2.3.3 景观视觉美学第15-16页
3 案例研究第16-24页
    3.1 云南蒙自长桥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第16-19页
        3.1.1 案例概述第16-17页
        3.1.2 滨水空间的设计特点第17页
        3.1.3 可借鉴之处第17-18页
        3.1.4 设计缺陷与规避方法第18-19页
    3.2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第19-22页
        3.2.1 案例概述第19-20页
        3.2.2 滨水空间的设计特点第20-21页
        3.2.3 可借鉴之处第21页
        3.2.4 设计缺陷与规避方法第21-22页
    3.3 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第22-24页
        3.3.1 案例概述第22-23页
        3.3.2 滨水空间的设计特点第23页
        3.3.3 可借鉴之处第23-24页
        3.3.4 设计缺陷与规避方法第24页
4 黄草洲湿地的历史演进概述第24-26页
    4.1 黄草洲湿地的形成第24-26页
    4.2 黄草洲湿地的历史沿革第26页
5 项目概况与分析第26-39页
    5.1 区位分析第26-30页
        5.1.1 地理区位第26-29页
        5.1.2 交通区位第29-30页
    5.2 现状分析第30-38页
        5.2.1 地形地貌第30-32页
        5.2.2 水文条件第32-34页
        5.2.3 气候条件第34-35页
        5.2.4 土壤条件第35页
        5.2.5 植被条件第35-36页
        5.2.6 土地利用第36-37页
        5.2.7 湿地文化第37-38页
    5.3 优劣势分析第38-39页
        5.3.1 优势分析第38页
        5.3.2 劣势分析第38-39页
6 黄草洲国家湿地公园滨水空间设计第39-59页
    6.1 滨湖空间设计第39-42页
        6.1.1 现存问题第39页
        6.1.2 设计对策第39-42页
    6.2 滨河空间设计第42-43页
        6.2.1 现存问题第42页
        6.2.2 设计对策第42-43页
    6.3 竖向景观设计第43-46页
    6.4 驳岸设计第46-48页
    6.5 植物种植设计第48-50页
        6.5.1 水生植被恢复第48页
        6.5.2 陆生植被恢复第48页
        6.5.3 山体植被恢复第48-49页
        6.5.4 生物栖息地营造第49-50页
    6.6 道路系统设计第50-52页
        6.6.1 车行道第51-52页
        6.6.2 木栈道第52页
        6.6.3 游步道第52页
        6.6.4 碎石小径第52页
    6.7 滨水游憩设施设计第52-54页
        6.7.1 滨水观景平台第53页
        6.7.2 观鸟屋第53-54页
    6.8 文化景观节点设计第54-59页
        6.8.1 东寺晓钟第54-57页
        6.8.2 湿地文化园第57-59页
7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9页
英文摘要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顶山舞钢市向日葵主题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自然情结的新乡市儿童公园规划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