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追寻生活的意义--个体心理学及其发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10-25页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第10-1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23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第23页
    五、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第23-25页
第一章 阿德勒的学术生平及其思想形成第25-40页
    第一节 生平传略第25-28页
        一、主要生平第25-27页
        二、基本著作第27-28页
    第二节 思想来源第28-35页
        一、精神分析学第28-29页
        二、新康德主义第29-30页
        三、进化论第30-32页
        四、实用主义第32-33页
        五、唯意志主义第33-34页
        六、马克思主义第34-35页
    第三节 学术历程第35-40页
        一、精神分析岁月第36页
        二、创立个体心理学第36-37页
        三、发展个体心理学第37-38页
        四、完善个体心理学第38-40页
第二章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第40-53页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的科学观第40-44页
        一、社会科学观第40-41页
        二、主观科学观第41-42页
        三、实用科学观第42-44页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论第44-49页
        一、整体论原则第44-45页
        二、主观目的论原则第45-46页
        三、弱决定论第46-47页
        四、折衷论原则第47-49页
    第三节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逻辑体系第49-53页
第三章 个体心理学的具体理论第53-78页
    第一节 个体心理结构观第53-58页
        一、内涵第53-55页
        二、类型第55-57页
        三、作用第57-58页
    第二节 个体心理发展动力观第58-63页
        一、侵犯驱力第58-59页
        二、男性抗议第59页
        三、自卑感及其补偿机制第59-61页
        四、追求优越第61-62页
        五、渴望完善第62-63页
    第三节 个体心理发展制约因素观第63-67页
        一、创造性自我第63-64页
        二、活动程度第64-65页
        三、社会兴趣第65-67页
    第四节 社会心理观第67-72页
        一、性别角色观第67-69页
        二、宗教观第69-72页
    第五节 个体心理病理学观第72-78页
        一、神经症第73-77页
        二、其他心理疾病第77-78页
第四章 个体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第78-92页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的临床应用第78-83页
        一、治疗原则第78-79页
        二、治疗步骤第79页
        三、治疗技术第79-82页
        四、治疗形式第82-83页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的教育应用第83-87页
        一、家庭教育第83-85页
        二、学校教育第85-87页
    第三节 个体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87-92页
        一、青少年犯罪第88-89页
        二、职业发展问题第89-92页
第五章 后阿德勒学派的发展概述第92-109页
    第一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历史演变第92-101页
        一、后阿德勒学派的界定第92-96页
        二、后阿德勒学派的发展历程第96-101页
    第二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主要人物第101-103页
    第三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组织机构和刊物第103-109页
第六章 后阿德勒学派的实证研究第109-140页
    第一节 自卑及其补偿研究第109-114页
        一、自卑感第109-111页
        二、补偿机制第111-114页
    第二节 社会兴趣研究第114-123页
        一、内涵第114-115页
        二、发展阶段第115-1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17-119页
        四、相关研究第119-123页
    第三节 早期记忆研究第123-130页
        一、内涵第123-125页
        二、研究方法第125-126页
        三、相关研究第126-130页
    第四节 出生顺序研究第130-134页
        一、概念厘清第130-131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132页
        三、相关研究第132-134页
    第五节 生活风格研究第134-140页
        一、内涵第134-135页
        二、类型第135-136页
        三、功能第136-137页
        四、影响因素第137-138页
        五、相关研究第138-140页
第七章 后阿德勒学派的临床应用第140-156页
    第一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治疗形式第140-148页
        一、短程疗法第140-142页
        二、团体疗法第142-143页
        三、家庭疗法第143-145页
        四、游戏疗法第145-148页
    第二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治疗策略第148-156页
        一、心理问题第148-149页
        二、诊断方法第149-151页
        三、治疗方法第151-156页
第八章 后阿德勒学派的其他领域应用第156-172页
    第一节 教育领域第156-162页
        一、家庭教育第156-160页
        二、学校教育第160-162页
    第二节 病理学第162-165页
    第三节 职业心理学第165-168页
        一、职业发展模型第165-167页
        二、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第167-168页
    第四节 宗教心理学第168-170页
    第五节 文学创作第170-172页
第九章 阿德勒治疗方法的本土化研究第172-181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临床案例第172-179页
        一、初步访谈内容第172-175页
        二、对A生活风格的评估第175-179页
    第二节 临床案例研究小结第179-181页
        一、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179页
        二、应用的原则与方法第179-181页
第十章 个体心理学的评价、影响与展望第181-202页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的主要贡献第181-185页
        一、坚持人文主义心理学取向第181-182页
        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第182-183页
        三、提倡灵活的研究方法第183页
        四、倡导价值负荷论与社会责任感第183-184页
        五、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第184-185页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局限第185-186页
        一、逻辑体系缺乏严密性第185页
        二、对人性的认识不够深刻第185-186页
        三、研究方向不明朗第186页
    第三节 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影响第186-198页
        一、个体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的影响第187-190页
        二、个体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第190-193页
        三、个体心理学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第193-195页
        四、个体心理学对其他心理学流派的影响第195-196页
        五、个体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影响第196-198页
    第四节 对个体心理学的展望第198-202页
        一、个体心理学的可能性第198-199页
        二、个体心理学的可行性第199-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2页
致谢第212-21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语言学视域下的中—美—韩三国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作者身份研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oh-Metrix和Gramulator的分析
下一篇:华中根据地婚姻习俗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