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以南通园艺博览园景区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的理论基础 | 第16-2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一、旅游景区 | 第16页 |
二、旅游景区管理 | 第16-17页 |
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概念含义 | 第17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一、景区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二、产权理论 | 第19页 |
三、公司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四、行为科学理论 | 第20页 |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第三节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探索研究 | 第20-23页 |
一、行政型管理 | 第21-22页 |
二、市场型管理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旅游景区不同管理模式弊端分析 | 第23-27页 |
一、行政型景区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 第23-25页 |
二、市场型景区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南通园博园景区发展历程 | 第27-34页 |
第一节 南通园博园景区基本概况 | 第27-29页 |
一、项目初期概况 | 第27页 |
二、景区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南通园博园景区转型发展的必然性 | 第29-32页 |
一、关于三权分离模式的涵义定位以及存在的争议 | 第30-31页 |
二、南通园博园景区改革创新的动因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南通园博园景区实施转型发展的优势 | 第32-34页 |
一、景区自然优势显著 | 第32-33页 |
二、南通地域及人文的优势 | 第33页 |
三、发展大环境之下的区位优势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南通园博园景区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8页 |
第一节 管理体制不畅导致整体规划理念缺乏 | 第34-35页 |
一、政企不分,管理效率低下 | 第34页 |
二、缺乏统筹机制导致发展定位不准确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资源吸引力减弱,产品缺乏特色 | 第35页 |
一、景区范围过小,后续的经营管理缺少章法 | 第35页 |
二、景区起步较晚,各类产品均缺乏区域特色 | 第35页 |
第三节 管养压力日渐增大,旅游配套功能不全 | 第35-36页 |
一、人工造景,天然植被较难养护 | 第35-36页 |
二、景区监管乏力,相关配套设施易受损毁 | 第36页 |
第四节 资金来源匮乏,市场拓展难以为继 | 第36-37页 |
一、融资手段落后,投资渠道单一 | 第36-37页 |
二、经营模式陈旧,周边竞争激烈 | 第37页 |
第五节 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精品项目研发缓慢 | 第37-38页 |
一、两类人员身份存在鸿沟,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 第37页 |
二、区域旅游市场培育缓慢,产品文化内涵有待提升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南通园博园景区管理改革创新途径 | 第38-46页 |
第一节 优化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化的运行模式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强化重大活动载体,提升主题性活动效益 | 第41-42页 |
一、搞好主题活动,突出拉动效益 | 第41页 |
二、瞄准市场主体方向,加大内引外联力度 | 第41页 |
三、深度拓展经营项目,凝聚景区人气氛围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深度融入市场竞争 | 第42-43页 |
一、应用新老媒体样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介 | 第42-43页 |
二、确定鲜明的营销策略,注重参与性挑战性建设 | 第43页 |
三、彰显山水叠加的文化特色,打造本地旅游精品 | 第43页 |
第四节 拓展营收渠道,实现产业延伸 | 第43-46页 |
一、实施规模化宣传促销,拓展企业培训客户 | 第43-44页 |
二、不断创新经营思路,推动参与体验式项目上层次 | 第44页 |
三、实施开源节流举措,拓宽景区融资渠道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46-47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