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基于对话理论的政务微博建设研究--以党政新闻发布微博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1 政务微博发展迅速第13页
        1.1.2 政务微博影响政府公共关系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理论意义第14-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研究创新性第17页
    1.6 文献综述第17-22页
        1.6.1 微博的相关研究第18-20页
        1.6.2 政务微博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1.6.3 政府公共关系第21-22页
    1.7 相关理论第22-26页
        1.7.1 对话理论第22-23页
        1.7.2 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第23-26页
第2章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第26-32页
    2.1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的定义第26-27页
    2.2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与政务微博第27-30页
        2.2.1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的主体地位显著第27-29页
        2.2.2 微博受众的信息需求存在偏好第29-30页
    2.3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与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的适用第30-32页
        2.3.1 微博页面的开发第30页
        2.3.2 微博内容的分类第30-32页
第3章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的实证分析第32-70页
    3.1 样本定义第32-33页
    3.2 问题及假设第33-36页
    3.3 内容分析第36-42页
        3.3.1 确定样本第36-37页
        3.3.2 编码表和操作性定义第37-42页
    3.4 编码员信度检测第42-43页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3-68页
        3.5.1 微博内容多原创,信息偏生活化、娱乐化第44-45页
        3.5.2 对话原则的适用情况:传播单向度,功能待开发第45-50页
        3.5.3 对话原则与政务微博影响力:强调对话中的互动性第50-53页
        3.5.4 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与对话原则:微博矩阵的影响初现第53-57页
        3.5.5 城市政治形象影响力与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的相关性第57-61页
        3.5.6 城市经济形象影响力与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的相关性第61-64页
        3.5.7 城市文化形象影响力与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的相关性第64-68页
    3.6 实证分析小结第68-70页
        3.6.1 微博原创率高,信息传播单向度第68页
        3.6.2 内容与功能趋同,微博帐号同质化第68-69页
        3.6.3 外部因素作用有限,微博运营潜力待挖掘第69-70页
第4章 党政新闻发布微博案例研究第70-80页
    4.1 访谈设计第70页
    4.2 访谈内容第70-71页
    4.3 @成都高新的建设现状第71页
    4.4 网络公关对话原则下的内容建设第71-76页
        4.4.1 了解粉丝特点,提高“信息有用性”第71-72页
        4.4.2 设计微话题,实现“挽留受众”第72-73页
        4.4.3 立足区域定位,引发情感共鸣第73-74页
        4.4.4 慎用粉丝效应,明确微博定位第74-76页
    4.5 @成都高新的后台运营第76-78页
        4.5.1 专职化和规范化的运营团队第76-77页
        4.5.2 深耕本地资源的微博矩阵第77-78页
    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对话理论下的政务微博建设策略第80-87页
    5.1 目前的问题与不足第80-82页
        5.1.1 政务微博与受众之间的“对话环”缺失第80-81页
        5.1.2 微博内容同质化,信息有用性缺乏深度第81页
        5.1.3 政务微博间互动少,矩阵效应不明显第81-82页
        5.1.4 外部因素作用有限,运营潜力待挖掘第82页
    5.2 政务微博的内容建设策略第82-85页
        5.2.1 建立政府-公众的完整对话回路第82-83页
        5.2.2 立足基本功能,寻找差异化定位第83-84页
        5.2.3 创新内容呈现方式,创造互动机会第84-85页
    5.3 政务微博的运营团队建设策略第85-86页
        5.3.1 人员的专职化和专业化第85页
        5.3.2 规范化运营,建立长效沟通第85-86页
    5.4 打造政务微博矩阵的综合影响力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 网络公关对话原则编码表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户导向、创新采纳及技术创新绩效的研究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及优化研究--以XX机电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