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集水农业发展史 | 第9-10页 |
·国外集水农业研究 | 第9-10页 |
·国内集水农业研究 | 第10页 |
·国内外沟垄覆膜集雨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干旱地区沟垄地膜主要模式 | 第10-11页 |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 第11-13页 |
·沟垄覆膜微集雨技术的蓄水保墒效应 | 第11-12页 |
·沟垄地膜集水技术的增温效应 | 第12页 |
·沟垄地膜覆膜集雨技术对土壤水、肥、汽、热的交互式影响 | 第12-13页 |
·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14页 |
·沟垄地膜微集雨种植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14页 |
·农田沟垄覆膜微集水技术对作物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14-15页 |
·降雨变率对西北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影响 | 第15-16页 |
·此项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7-23页 |
·试验区的概况 | 第17页 |
·试验区降雨状况 | 第17-18页 |
·材料和实验设计 | 第18-20页 |
·土壤容重 | 第19页 |
·土壤田间持水率 | 第19-20页 |
·采样和测定 | 第20-21页 |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测定 | 第20页 |
·土壤水分 | 第20页 |
·出苗率 | 第20页 |
·土壤地温 | 第20页 |
·叶面积指数 | 第20页 |
·株高 | 第20-21页 |
·地上部生物量测定 | 第21页 |
·有效分蘖的统计 | 第21页 |
·水分利用效率 | 第21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西北半干旱雨养地区一年生作物面临的降雨和土壤水之间供需不匹配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微集水种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23-32页 |
·两种降雨年型不同处理的贮水量时间变化 | 第23-24页 |
·两种降雨年型下不同处理三个不同剖面水分变化 | 第24-26页 |
·播种至收获时三个剖面水分变化 | 第24-25页 |
·2010 -2011 年冬春季休耕期间土壤三个剖面水分变化 | 第25-26页 |
·两种降雨年型不同处理的在主要生育期的耗水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2009 年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变化 | 第26页 |
·2010 年各处理全生育期耗水量变化 | 第26-27页 |
·两种年型各处理在播前和成熟期不同剖面水分分析 | 第27-30页 |
·2009 年各处理播种-成熟期土壤水分变化 | 第27-28页 |
·2010 年各处理播种-成熟期-来年春季土壤水分变化 | 第28-30页 |
·降雨量“前倾”的2010 年的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变化 | 第30-31页 |
·降雨量“前倾”的2010 年深层水分恢复的决定时间段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微集雨技术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2-44页 |
·2010 年不同沟垄地膜处理生育前期地温 | 第32-33页 |
·各处理在播种后一个月内5cm 日地温变化 | 第32页 |
·各处理在全生育期5cm 地温变化 | 第32-33页 |
·沟垄地膜处理对燕麦出苗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两种降雨年型各微集雨种植模式株高变化 | 第34-36页 |
·不同处理的燕麦叶面积指数变化 | 第36-37页 |
·2010 年不同处理对燕麦全生育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不同处理对燕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处理对燕麦全生育期单株茎重的影响 | 第38页 |
·不同处理对燕麦全生育期单株叶重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处理对燕麦全生育期单株穗重的影响 | 第39页 |
·2010 年各处理有效分蘖率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两种降雨年型不同微集雨模式对燕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两种降雨年型不同微集雨模式对燕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7页 |
·主要结论 | 第44-46页 |
·降雨变律“前多后少”年份微集雨模式对地温和出苗率的影响 | 第44页 |
·降雨变律和微集雨模式对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44页 |
·两种降雨变律年型各微集雨模式对土壤水和降雨利用先后关系的影响 | 第44-45页 |
·雨养农业区降雨量分布“前倾”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影响 | 第45页 |
·微集雨模式和降雨变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5页 |
·微集雨模式和降雨变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两种降雨变律年型对“需水勺和低水槽”矛盾的应对 | 第4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