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8-10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0-11页 |
2.1.1 旅游 | 第10页 |
2.1.2 生态旅游 | 第10页 |
2.1.3 乡村旅游 | 第10-11页 |
2.1.4 乡村生态旅游 | 第1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2.2.1 生态伦理学 | 第11页 |
2.2.2 可持续发展 | 第11-12页 |
2.2.3 体验经济 | 第12页 |
2.3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2.3.1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 | 第12页 |
2.3.2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 | 第12-13页 |
2.4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第13-16页 |
2.4.1 国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13-14页 |
2.4.2 国内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14-15页 |
2.4.3 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湖岭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成效 | 第16-23页 |
3.1 湖岭镇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 第16-18页 |
3.1.1 发展条件 | 第16页 |
3.1.2 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3.1.3 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3.2 湖岭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效 | 第18-23页 |
3.2.1 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 第18-20页 |
3.2.2 串联村庄,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线 | 第20-21页 |
3.2.3 以旅游节庆为抓手,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的知名度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湖岭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 第23-29页 |
4.1 优势分析 | 第23-24页 |
4.1.1 资源优势 | 第23-24页 |
4.1.2 农业发展 | 第24页 |
4.1.3 区位优势 | 第24页 |
4.2 劣势分析 | 第24-25页 |
4.2.1 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足 | 第24-25页 |
4.2.2 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 第25页 |
4.2.3 安全意识薄弱 | 第25页 |
4.3 机遇分析 | 第25-27页 |
4.3.1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 | 第25-26页 |
4.3.2 旅游发展趋势 | 第26页 |
4.3.3 电视剧的热播 | 第26-27页 |
4.4 挑战分析 | 第27-29页 |
4.4.1 外部竞争加剧 | 第27页 |
4.4.2 对乡村旅游缺乏正确的认识,人文底蕴挖掘不够 | 第27页 |
4.4.3“农家乐”服务项目单调 | 第27-28页 |
4.4.4 对旅游项目缺乏整体规划,淡旺季节明显 | 第28-29页 |
第五章 湖岭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对策 | 第29-36页 |
5.1 科学规划,加强景区建设 | 第29-30页 |
5.1.1 加强整体规划,创新旅游发展思路 | 第29页 |
5.1.2 扩大投资渠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29-30页 |
5.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 第30-31页 |
5.2.1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 第30页 |
5.2.2 加强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监管 | 第30-31页 |
5.2.3 强化安全管理,创造和谐旅游环境 | 第31页 |
5.3 强化营销力度,树立品牌 | 第31-33页 |
5.3.1 加强宣传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 | 第31-32页 |
5.3.2 精心打造节庆,营造旅游亮点 | 第32-33页 |
5.4 培育乡村特色民宿业,发挥旅游优势效应 | 第33页 |
5.5 深挖文化内涵, 开发多元化产品 | 第33-35页 |
5.5.1 深挖文化,提高乡村生态旅游特色 | 第33-34页 |
5.5.2 创新乡村旅游产品,提高竞争力 | 第34-35页 |
5.6 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乡村生态旅游良性发展 | 第35-36页 |
5.6.1 优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 第35页 |
5.6.2 在保护中开发乡村生态旅游 | 第35-36页 |
第六章 小结 | 第36-37页 |
6.1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36页 |
6.2 总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