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论文

基于粗糙集法和虚拟母线技术的母线负荷预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母线负荷预测的研究第10-11页
        1.2.2 粗糙集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母线负荷预测与虚拟母线辨识算法的改进第13-23页
    2.1 母线负荷预测相关概念第13-14页
        2.1.1 母线负荷的定义第13页
        2.1.2 母线负荷的特点第13页
        2.1.3 母线负荷预测的难点第13-14页
    2.2 虚拟母线技术第14-18页
        2.2.1 簇集网状网络和虚拟母线第14-16页
        2.2.2 虚拟母线辨识算法第16-18页
    2.3 虚拟母线辨识算法的改进第18-21页
        2.3.1 层次聚类算法分析第18-19页
        2.3.2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改进虚拟母线辨识算法设计第19-21页
        2.3.3 实例分析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粗糙集及最小属性约简算法改进第23-36页
    3.1 粗糙集理论基础第23-27页
        3.1.1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第23-27页
        3.1.2 连续属性离散化第27页
    3.2 属性的约简第27-30页
        3.2.1 属性的约简与核第27-29页
        3.2.2 现有的属性约简算法第29-30页
    3.3 改进的启发式最小属性约简算法第30-35页
        3.3.1 最小属性约简算法现有算法第30页
        3.3.2 知识的信息熵表示以及属性重要性第30-32页
        3.3.3 启发式最小属性约简算法第32-34页
        3.3.4 算法复杂度分析第34页
        3.3.5 实例分析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基于粗糙集法和VB的预测模型设计第36-42页
    4.1 RS-VBLF预测模型设计第36-39页
        4.1.1 虚拟母线辨识第36页
        4.1.2 基于粗糙集的虚拟母线负荷预测第36-38页
        4.1.3 维护配比模型,预测子母线负荷第38-39页
    4.2 案例分析第39-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2-43页
    5.1 总结第42页
    5.2 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手工艺影像表现探析--以山东齐河黑陶制作为例
下一篇:古旧家具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