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野里的“她”呈现--基于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性别与媒介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2 样本范围 | 第20-23页 |
1.4.3 样本筛选 | 第23页 |
1.4.4 指标设计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两奖作品中的“她”呈现量化分析 | 第24-36页 |
2.1 样本数量与内容领域 | 第24-28页 |
2.1.1 样本数量 | 第24-26页 |
2.1.2 内容领域 | 第26-28页 |
2.2 年龄层次与职业类别 | 第28-31页 |
2.2.1 年龄层次 | 第28-30页 |
2.2.2 职业类别 | 第30-31页 |
2.3 角色定位与报道倾向 | 第31-36页 |
2.3.1 角色定位 | 第31-33页 |
2.3.2 报道倾向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两奖作品中的“她”呈现文本分析 | 第36-46页 |
3.1 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 第37-40页 |
3.1.1 社会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37-38页 |
3.1.2 家庭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38-39页 |
3.1.3 学校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39-40页 |
3.2 普利策新闻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 第40-46页 |
3.2.1 社会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40-42页 |
3.2.2 家庭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42-44页 |
3.2.3 学校领域中呈现的形象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两奖作品中的“她”呈现异同分析 | 第46-52页 |
4.1 两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的共性 | 第46-48页 |
4.1.1 活跃程度不足涉足领域狭窄 | 第46-47页 |
4.1.2 正面形象为主刻板印象显著 | 第47-48页 |
4.2 两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的差异 | 第48-52页 |
4.2.1 关注视野差异:聚焦本土和放眼国际 | 第48-49页 |
4.2.2 角色定位差异:单一角色和双重角色 | 第49-50页 |
4.2.3 女性形象差异:树立榜样和还原本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两奖作品中的“她”呈现异同原因浅析 | 第52-59页 |
5.1 两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共性成因 | 第52-54页 |
5.1.1 性别歧视与性别分工层面 | 第52-53页 |
5.1.2 男权文化与性别意识层面 | 第53-54页 |
5.2 两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差异成因 | 第54-59页 |
5.2.1 经济基础与社会文化层面 | 第54-56页 |
5.2.2 奖项差异与新闻理念层面 | 第56-57页 |
5.2.3 女性运动与女性意识层面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