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论文--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基于资源建设的开放获取期刊评价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期刊评价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开放获取期刊评价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15页
2. 开放获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第15-25页
    2.1 开放获取概述第15-17页
        2.1.1 开放获取的发展第15-17页
        2.1.2 开放获取资源的类型第17页
    2.2 开放获取期刊概述第17-22页
        2.2.1 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第17-18页
        2.2.2 开放获取期刊的类型第18-19页
        2.2.3 开放获取期刊特点第19-22页
    2.3 开放获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第22-24页
        2.3.1 开放获取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第22-23页
        2.3.2 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建设特点第23-24页
    2.4 基于资源建设的开放获取期刊评价维度第24-25页
3. 开放获取期刊评价体系的建立第25-43页
    3.1 开放获取期刊评价框架的构建第25页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25-34页
        3.2.1 采用文献调研法初步筛选评价指标第25-28页
        3.2.2 采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筛选评价指标第28-34页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9页
        3.3.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第34页
        3.3.2 判断矩阵的构建及一致性检验第34-37页
        3.3.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第37-39页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第39-43页
        3.4.1 开放程度第39-40页
        3.4.2 质量第40页
        3.4.3 影响力第40-41页
        3.4.4 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等级标准第41-43页
4. 实证分析第43-51页
    4.1 BioMed Central简介第43页
    4.2 样本评价第43-47页
        4.2.1 开放程度评价第44-45页
        4.2.2 质量评价第45-46页
        4.2.3 影响力评价第46-47页
    4.3 评价结果第47-49页
    4.4 评价结果的验证第49-51页
5. 讨论第51-56页
    5.1 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特点第51-52页
        5.1.1. 评价框架构建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第51页
        5.1.2. 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全面性和导向性第51-52页
    5.2 指标遴选方法应注重科学性和可靠性第52-53页
        5.2.1 专家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第52页
        5.2.2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第52-53页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应注重科学性和准确性第53-54页
        5.3.1 应用德尔菲法为指标重要程度赋值的优缺点第53页
        5.3.2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优缺点第53-54页
    5.4 本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第54-56页
        5.4.1 本研究的特点第54页
        5.4.2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54-56页
6. 结论和展望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页
    6.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一第62-72页
附录二第72-74页
附录三第74-80页
附录四第80-81页
附录五第81-94页
附录六第94-98页
附录七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津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个人剂量估算
下一篇:基于CNKI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模式初探及基于SooPAT的我国儿童用中药复方类专利申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