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表面等离激元 | 第10-19页 |
1.1.1 表面等离激元的性质 | 第10-12页 |
1.1.2 等离激元的耦合机制及分类 | 第12-16页 |
1.1.3 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 | 第16-19页 |
1.2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Fano共振 | 第19-28页 |
1.2.1 Fano共振简介 | 第20-25页 |
1.2.2 Fano共振的应用 | 第25-28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0-36页 |
2.1 有限元法 | 第30-32页 |
2.2 有限时域差分法 | 第32-33页 |
2.3 COMSOL软件介绍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基于棒-矩形同心环盘结构的Nanoruler | 第36-50页 |
3.1 基于棒-矩形同心环盘结构的Nanoruler的数值计算 | 第36-45页 |
3.1.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3.2 实验中常见问题分析 | 第45-47页 |
3.2.1 同心环盘结构圆角误差分析 | 第45-46页 |
3.2.2 同心环盘结构不对称分析 | 第46-47页 |
3.3 结论 | 第47-50页 |
第四章 金属纳米结构的Fano共振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中的应用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52页 |
4.2 双棒与双球金属纳米结构在SERS中的应用 | 第52-58页 |
4.2.1 双棒金属纳米结构的Fano共振 | 第52-55页 |
4.2.2 双球金属纳米结构的模型 | 第55-58页 |
4.3 双球金纳米颗粒的实验制备及表征 | 第58-62页 |
4.3.1 实验制备过程 | 第58-60页 |
4.3.2 样品表征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5.2 进一步展开的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