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西松辽平原玉米滴灌水氮耦合及地膜覆盖影响效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3-20页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8页
        1.2.1 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第13-14页
        1.2.2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14-15页
        1.2.3 地膜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15-16页
        1.2.4 水肥耦合的作物生产效应第16-17页
        1.2.5 水肥耦合的土壤水氮环境效应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第20-27页
    2.1 研究区概述第20-21页
    2.2 试验材料第21页
        2.2.1 大田种植主要材料第21页
        2.2.2 水肥施用及种植措施第21页
    2.3 试验设计第21-22页
        2.3.1 滴灌地膜覆盖影响效应试验第21-22页
        2.3.2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效应试验第22页
    2.4 观测内容与方法第22-26页
        2.4.1 气象指标检测第22-24页
        2.4.2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第24页
        2.4.3 作物光合指标监测第24-25页
        2.4.4 作物生物量及产量监测第25页
        2.4.5 作物养分含量监测第25页
        2.4.6 土壤养分含量的监测第25页
        2.4.7 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第25-26页
        2.4.8 大田试验田间管理记录第26页
    2.5 数据统计分析及绘图第26-27页
3 滴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效应第27-35页
    3.1 覆膜对出苗率及收获有效株数的影响第27页
    3.2 覆膜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7-29页
        3.2.1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叶片WUE对比分析第27-28页
        3.2.2 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对比分析第28-29页
    3.3 覆膜对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第29-31页
    3.4 覆膜对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第31-33页
        3.4.1 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比分析第31-32页
        3.4.2 肥料偏生产力及单位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对比分析第32-33页
    3.5 小结第33-35页
4 滴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肥环境的影响效应第35-52页
    4.1 覆膜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35-36页
        4.1.1 土壤有机质分层分布规律第35-36页
        4.1.2 覆膜与裸地土壤有机质对比分析第36页
    4.2 覆膜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第36-39页
        4.2.1 覆膜与裸地生育期土壤有效氮变化规律分析第37-38页
        4.2.2 乏覆膜与裸地收获后土壤有效氮残留量分析第38-39页
    4.3 覆膜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第39-42页
        4.3.1 覆膜与裸地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变化规律分析第40-41页
        4.3.2 覆膜与裸地收获后土壤速效磷残留量分析第41-42页
    4.4 地膜覆盖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第42-46页
        4.4.1 覆膜与裸地生育期土壤速效钾变化规律分析第43-44页
        4.4.2 覆膜与裸地收获后土壤速效钾残留量分析第44-46页
    4.5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46-50页
        4.5.1 覆膜与裸地灌溉后水分空间分布规律第46页
        4.5.2 覆膜与裸地灌溉后含水率时空消耗特征第46-48页
        4.5.3 覆膜与裸地计划湿润土体范围内贮水量消耗特征第48-50页
    4.6 小结第50-52页
5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玉米生理生产的影响效应第52-64页
    5.1 水氮对干物质的影响第52页
    5.2 水氮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第52-53页
    5.3 水氮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3-62页
        5.3.1 水氮对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的影响第53-55页
        5.3.2 水氮对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55-56页
        5.3.3 水氮对气孔导度的影响第56-57页
        5.3.4 水氮对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57-58页
        5.3.5 光合因子Pn、Tr、Gs、Ci、WUE间关系第58-61页
        5.3.6 水氮对Pn、Tr、Gs、Ci、WUE的回归模型第61-62页
    5.4 小结第62-64页
6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土壤氮残留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第64-74页
    6.1 水氮对收获后土壤有效氮残留量的影响第64-66页
        6.1.1 不同土层残留量分布及变异性第64-65页
        6.1.2 不同水氮施用量对残留量的影响第65-66页
    6.2 水、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66-72页
        6.2.1 水氮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分析第66-67页
        6.2.2 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可信度及显著性检验第67-68页
        6.2.3 水氮单因素影响效应的对比第68-69页
        6.2.4 水氮组合处理产量对比分析第69-70页
        6.2.5 不同水氮施用区间互作效应分析第70页
        6.2.6 基于频数分析的水氮置信区间第70-72页
    6.3 适宜的水氮耦合区域第72页
    6.4 小结第72-7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4-78页
    7.1 主要结论第74-76页
        7.1.1 滴灌地膜覆盖的作物效应第74页
        7.1.2 滴灌地膜覆盖的土壤水肥效应第74-75页
        7.1.3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的作物生理效应第75页
        7.1.4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的土壤氮残留及产量效应第75-76页
        7.1.5 推荐水肥一体化制度第76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作者简介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英美媒体对亚投行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
下一篇:政治演讲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以美国总统演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