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运行及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第11-15页
        1.2.1 国外发展概况第11-13页
        1.2.2 国内发展概况第13-15页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5-17页
第2章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17-27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集热场侧主要设备模型与建立第18-21页
        2.2.1 集热器模型第18-20页
        2.2.2 油水换热器模型第20-21页
        2.2.3 油泵模型第21页
    2.3 系统机组侧模型与分析第21-25页
        2.3.1 机组模型第21-25页
        2.3.2 系统模型验证第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第27-38页
    3.1 前言第27页
    3.2 STAR-90 仿真支撑系统第27-28页
    3.3 互补系统搭建第28-32页
        3.3.1 互补系统集成方式第28-29页
        3.3.2 仿真模块的搭建第29-32页
    3.4 互补系统性能分析第32-35页
        3.4.1 静态性能分析第32页
        3.4.2 动态性能分析第32-35页
    3.5 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第35-37页
        3.5.1 锅炉跟随汽轮机的运行模式第36-37页
        3.5.2 汽轮机跟随锅炉的运行模式第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运行模式第38-47页
    4.1 集热场侧运行参数的确定第38页
    4.2 互补系统集热场侧运行调节方式第38-40页
        4.2.1 非储热状态下运行方案第38-39页
        4.2.2 储热状态下运行方案第39-40页
    4.3 PI调节的温度控制策略第40-46页
        4.3.1 PI调节器的优化第40-41页
        4.3.2 不同工况下系统运行的控制逻辑第41-44页
        4.3.3 集热场侧PI控制的参数整定第44-46页
        4.3.4 最优参数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第47-61页
    5.1 稳定工况实验第47-51页
        5.1.1 运行工况第47页
        5.1.2 运行步骤第47页
        5.1.3 结果分析第47-51页
    5.2 负荷变化实验第51-56页
        5.2.1 运行工况第51-52页
        5.2.2 运行步骤第52页
        5.2.3 结果分析第52-56页
    5.3 太阳直射辐射阶跃实验第56-60页
        5.3.1 运行工况第56页
        5.3.2 运行步骤第56-57页
        5.3.3 结果分析第57-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61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用户的CFDP协议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面向OFDM的低峰均比QAM序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