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城市土壤侵蚀量的计算--以武汉市为例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 ·国内外城市水土保持的研究 | 第11-12页 |
|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 | 第12-14页 |
| ·城市水土流失的普遍性 | 第12-13页 |
| ·城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 第13页 |
|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殊性 | 第13页 |
| ·城市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土壤侵蚀预测与GIS的应用 | 第14-17页 |
| ·土壤侵蚀预测 | 第14页 |
| ·GIS的应用 | 第14-17页 |
| 第二章 立项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7-21页 |
| ·立项的依据及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水土流失预测模型 | 第17-18页 |
| ·GIS运行平台 | 第18页 |
| ·坐标投影的转换 | 第18页 |
| ·数据格式的统一 | 第18-19页 |
| ·空间叠加分析 | 第19页 |
| ·DEM模型 | 第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气候 | 第21-22页 |
| ·水系 | 第22页 |
| ·地形 | 第22页 |
| ·地貌 | 第22-23页 |
| ·土壤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水土流失模型参数计算 | 第25-37页 |
| ·降雨侵蚀力因子R计算 | 第25-26页 |
| ·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计算 | 第26-29页 |
| ·DEM的生成及坡长坡度因子LS计算 | 第29-32页 |
| ·DEM数据生成 | 第29-31页 |
| ·坡度坡长因子LS计算 | 第31-32页 |
| ·植被与经营管理因子、水土保持因子CP计算 | 第32-37页 |
| ·植被覆盖度计算 | 第32-33页 |
| ·土地利用分类 | 第33-34页 |
| ·CP因子计算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土壤侵蚀特征分布 | 第37-45页 |
| ·水土流失总体现状分布 | 第37-39页 |
| ·各水土保持类型区土壤侵蚀现状分布 | 第39-40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分布 | 第40-41页 |
| ·研究区潜在土壤侵蚀量的计算 | 第41-43页 |
| ·城市土壤侵蚀控制措施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建议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