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语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综述1: 针刺治疗尿潴留外周神经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1. 概述 | 第13-14页 |
2. 排尿活动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 第14-16页 |
3. 穴位的功能机制及神经解剖学基础 | 第16-17页 |
4. 针刺对尿潴留神经机制调节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5. 小结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综述2: 兴奋逼尿肌的临床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1. 概述 | 第25页 |
2. 西医学兴奋逼尿肌的临床研究 | 第25-27页 |
3. 中医学兴奋逼尿肌的临床研究 | 第27页 |
4. 针刺兴奋逼尿肌的临床研究 | 第27-28页 |
5. 小结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前言 | 第33-3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5-105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1.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 仪器参数设置 | 第35页 |
3. 实验器械 | 第35-36页 |
4. 实验药品 | 第36页 |
5.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6. 动物麻醉 | 第36页 |
7. AUR造模 | 第36-37页 |
二、逼尿肌收缩力及兴奋性的效应评价 | 第37-80页 |
1. 实验目的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 实验步骤 | 第38-40页 |
4. 技术路线图 | 第40-41页 |
5. 数据采集分析 | 第41页 |
6. 逼尿肌收缩力的评价结果 | 第41-61页 |
7. 逼尿肌收缩力的评价小结 | 第61-64页 |
8. 逼尿肌兴奋性的评价结果 | 第64-77页 |
9. 逼尿肌兴奋性的评价小结 | 第77-79页 |
10. 结论 | 第79-80页 |
三、盆神经传出信号的机制评价 | 第80-96页 |
1. 实验目的 | 第8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3. 实验步骤 | 第81-83页 |
4. 技术路线图 | 第83-84页 |
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84页 |
6. 盆神经传出信号的评价结果 | 第84-94页 |
7. 盆神经传出信号的评价小结 | 第94-96页 |
8. 结论 | 第96页 |
四、骶髓中枢信号的机制评价 | 第96-105页 |
1. 实验目的 | 第9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6-97页 |
3. 实验步骤 | 第97-99页 |
4. 技术路线图 | 第99-100页 |
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00页 |
6. 骶髓中枢信号的评价结果 | 第100-104页 |
7. 骶髓中枢信号的评价小结 | 第104页 |
8. 结论 | 第104-10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105-116页 |
一、电针兴奋尿潴留大鼠逼尿肌的效应 | 第105-107页 |
1. 电针中髎促进排尿周围神经信号传导 | 第105页 |
2. 排尿周围神经传导机制 | 第105-106页 |
3. 骶神经根电刺激的疗效机制 | 第106-107页 |
二、电针兴奋AUR大鼠周围神经传导的影响因素 | 第107-108页 |
1. 八髎穴的选择应用 | 第107页 |
2. 电针兴奋AUR大鼠逼尿肌效应的穴位特异性 | 第107-108页 |
3. 电针兴奋AUR大鼠逼尿肌效应的电刺激参数 | 第108页 |
三、躯体内脏的特定联系 | 第108-109页 |
1. 针刺效应的传入 | 第108-109页 |
2. 神经节段支配理论 | 第109页 |
四、针刺对膀胱功能的调节作用 | 第109-110页 |
1. 膀胱状态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2. 实验相关影响因素 | 第110页 |
五、结论 | 第110页 |
六、创新点及下一阶段研究设想 | 第110-112页 |
1. 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